

小山村“变”出新经济
文章字数:1,719

时下,走进黄龙县白马滩镇神玉村,一条沥青大道穿村而过,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村居,在村民文化广场上群众惬意享受冬日的暖阳,在印象圪崂大舞台人们正在排练鼓点。在这里,可以看到一幅美丽、富裕、舒适、整洁的乡村景象。
神玉村位于黄龙县白马滩镇神峪川景区,辖8个村民小组。近年来,该村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在“研”和“学”上下功夫,探索“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建成陕西省首家劳动实践基地,走出了一条“党组织引领、合作社(企业)共营、集体增收、农民致富”的新路子,让百姓生活越来越红火。
“党建链”引领文旅“产业链”
“这两年神玉村的研学产业带动了不少群众就业增收,希望能有更多群众参与进来得到实惠。”神玉村党支部书记薛增文在了解到有群众因为不能外出务工发愁时,他主动入户上门,向群众讲解研学产业带来的效益以及民宿改造相关的政策支持,鼓励群众发展研学产业。
青年党员蔡年诚便是受益者之一。为留在乡村、服务于乡村,他前年向党支部申请,通过个人自荐、群众推选、党支部审定的程序,成为了圪崂第二党小组的一员。为打消大家发展旅游的顾虑,他带头发展民宿,将自己空闲的5间房屋打造成特色民居,主动宣传《旅游产业发展奖补办法》等惠民政策,积极鼓励所包联的12户群众发展民宿、农家乐、特色摊点等,让大家吃上旅游饭、挣上旅游钱。
近年来,该村成立“旅游产业”特色党小组,党员带头参与旅游产业发展,让群众吃下“定心丸”。先后组织村“四支队伍”、党小组成员、旅游产业带头人、餐饮负责人分两批70余人赴汉中留坝县实地考察学习民宿建设、旅游发展等先进经验,成功打造了印象圪崂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在这里,既能观赏美丽的乡村景致,又能体验红色文化和民俗,还可以品尝特色农家饭,真是不错的乡村旅游体验。”来自西安的游客孟先生说。
研学游带动“乡村热”
近日,在印象圪崂劳动教育实践基地,20多名学生在老师的示范下认真学习着黄龙猎鼓,“咚咚锵锵”声中,现场一片红火热闹。
“这些学生来自西安市,本次研学共有3天,课程包括了摇蜂蜜、黄龙猎鼓、缝百家被、蒸花馍、石头画……内容丰富多彩,很受大家欢迎。”神玉村党支部书记薛增文介绍道,印象圪崂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立足本地人文历史资源和地域特色优势,打造了一条精品研学路线,是农文旅融合下新的探索和实践。
据了解,印象圪崂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位于印象圪崂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依托悠久的历史和生态优势,开辟了黄龙县首个以“劳动实践、生态科普、非遗传承、乡愁体验、美育文化”为主题的实践基地,让学生们到大千世界、草木深处研学游,探访印于书本、课堂之外的鲜活故事,丰富生活经验。
好生态催生好产业。近年来,看到研学旅游的发展成效后,村上100余户群众积极响应发展民宿产业,按照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要求,自费改造房屋,合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以前都是靠外出务工挣钱,现在我在家门口当上了民宿管家,工作很轻松,客人入住后,去收拾打扫客房卫生就行,既能有一份不错的收入,又能兼顾家里,我觉得很满足。”说起发展乡村旅游带来的变化,白马滩镇神玉村村民王艳琴朴实的脸庞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同时,该村充分利用村集体闲置荒滩土地和院落房屋发展科普研学、康养度假、绿色培训三大生态旅游业态,群众将自家闲置院落、房屋腾出交由村集体统一按民宿标准装修,按照“支部引领+合作社出资+企业运营+群众分红”的模式,建成了暖山河畔露营基地、白马云栖田园民宿、神玉书局等旅游项目,58名群众在暖山河畔营地建设期间以务工收入带动了整体增收,15名村民在暖山河畔营地里通过保洁员、服务员、安保等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全镇精品民宿、特色餐饮、食品销售等新业态有序发展,为农村建设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我们将生态保护、风情民俗、移风易俗、平安创建等元素融入村庄建设中,通过绘制生态保护、民俗风情、勤劳节俭、孝老爱亲、移风易俗等墙绘作品,简洁的文字配以生动的画面,成为传播精神文明的一道美丽风景线。”薛增文说,今年以来共接待亲子研学、康养度假以及绿色培训等4000余人,累计接待游客1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00多万元,取得了联农带农新突破,绘就了和美乡村建设新图景。
樊小帅 王姣
发布日期:2024-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