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归
文章字数:1,610
小时候,孩子们都非常崇拜英雄,崇拜劳模。每年清明节那一天,同学们都会穿上干净整洁的白衬衣、蓝裤子,打上鲜艳的红领巾,排着整齐的队列前往烈士陵园为英雄们扫墓、献花。当我们面对革命英雄纪念碑举起右手,整整齐齐地行少先队礼时,眼里总是亮晶晶盈满了热泪,我们在缅怀那些为了今天幸福生活而失去生命的英雄、先烈们;我们立志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做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回到教室,翻开我们的小学课本,又会看到张秉贵、王进喜、时传祥等劳动模范的故事,就立志长大后也要成为他们那样的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那时,英雄、劳模就是我们心中最最耀眼的一颗星,是我们追逐的偶像。
可不知什么时候,突然社会开始崇拜金钱、追逐明星偶像了。英雄和劳模被忽视、被冷漠,社会上一度出现了“造导弹的不如卖茶鸡蛋的”笑谈,一切向钱看,只要能挣钱,哪怕道德败坏、坑蒙拐骗也在所不惜。那时,我就听到身旁一位航天老专家不无担忧地说:世风日下,没有英雄的民族将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战争年代,英雄是冲锋陷阵、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和平年代,英雄是为祖国的建设做出卓越贡献的栋梁之材,他们才是这个社会的脊梁,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中流砥柱,是青少年应该学习的榜样,而不是什么明星、大腕儿!
他的话,不由得让我想起清朝末年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过的一段话:“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是啊,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然而,当下社会上那一场追星族的演出,却让国人陷入了痛苦的思索:我们的青少年都在追逐什么呢?他们为了几个小歌星,竟然不顾礼义廉耻,无度地透支和挥霍父母的血汗钱,在追星族的道路上失去理智和自我,在疯狂的道路上越陷越深、越走越远……
还好,物极必反,一切都在反思,一切都在修正,一切也都在回归。
2023年9月8日至10日,一场由陕西工运、延安劳模工匠学院、陕西职工作家协会联合组织的“学习劳模工匠·发扬南泥湾精神”为主题的陕西作家采风活动拉开帷幕,这一活动让人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因为,它不仅仅是采风,更是灵魂的洗礼,精神的呼唤。此项活动组织得紧张有序,不仅让作家们看到了老区延安南泥湾的发展变化,更让人们看到了学院对劳模、工匠的尊重与精神回归。在启动仪式上,陕西工运学院党委书记、延安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负责人严天池对来自三秦大地、各行各业50多位职工作家表示热烈的欢迎,期盼作家们以“工”为本,牢记使命初心,坚定创作信念,不断创作出职工群众喜爱的文学精品,以优秀的作品教育人、感染人、启迪人。他还亲自引领大家参观劳模广场和劳模展馆,讲解劳模故事。时传祥、赵梦桃、王进喜、赵占奎、杨步浩、罗健夫、钱志道、孟泰、沈鸿、邓稼先等10位劳动模范的大型雕像矗立在学院广场,这些来自不同行业、不同时代的劳动楷模,每个人的背后都有着感人的故事,他们是劳模精神的践行者,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历史,没有忘记他们!历史,也不应该忘记他们!
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在延安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一幅幅珍贵的史料图片,一段段振奋人心的“大生产运动”,使来自各行各业的职工作家激动和感慨,大家重温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历史背景、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的独特魅力和劳模的时代风采。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光辉历程中,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铸就了具有丰富时代内涵和民族特征的革命精神,形成了独特的精神体系,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宝贵财富。那么,我们的精神力量从哪里来?从实践中来,从教育中来,从引领中来。
时代需要永不褪色的劳模精神,时代呼唤敢于超越的工匠精神,时代需要真正的英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的征程中,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定会绽放异彩,英雄将发挥更大的信仰作用。为了今后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了我们的江山伟业,请敬仰英雄,让劳模与工匠精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永放光芒!
伏萍
可不知什么时候,突然社会开始崇拜金钱、追逐明星偶像了。英雄和劳模被忽视、被冷漠,社会上一度出现了“造导弹的不如卖茶鸡蛋的”笑谈,一切向钱看,只要能挣钱,哪怕道德败坏、坑蒙拐骗也在所不惜。那时,我就听到身旁一位航天老专家不无担忧地说:世风日下,没有英雄的民族将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战争年代,英雄是冲锋陷阵、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和平年代,英雄是为祖国的建设做出卓越贡献的栋梁之材,他们才是这个社会的脊梁,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中流砥柱,是青少年应该学习的榜样,而不是什么明星、大腕儿!
他的话,不由得让我想起清朝末年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过的一段话:“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是啊,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然而,当下社会上那一场追星族的演出,却让国人陷入了痛苦的思索:我们的青少年都在追逐什么呢?他们为了几个小歌星,竟然不顾礼义廉耻,无度地透支和挥霍父母的血汗钱,在追星族的道路上失去理智和自我,在疯狂的道路上越陷越深、越走越远……
还好,物极必反,一切都在反思,一切都在修正,一切也都在回归。
2023年9月8日至10日,一场由陕西工运、延安劳模工匠学院、陕西职工作家协会联合组织的“学习劳模工匠·发扬南泥湾精神”为主题的陕西作家采风活动拉开帷幕,这一活动让人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因为,它不仅仅是采风,更是灵魂的洗礼,精神的呼唤。此项活动组织得紧张有序,不仅让作家们看到了老区延安南泥湾的发展变化,更让人们看到了学院对劳模、工匠的尊重与精神回归。在启动仪式上,陕西工运学院党委书记、延安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负责人严天池对来自三秦大地、各行各业50多位职工作家表示热烈的欢迎,期盼作家们以“工”为本,牢记使命初心,坚定创作信念,不断创作出职工群众喜爱的文学精品,以优秀的作品教育人、感染人、启迪人。他还亲自引领大家参观劳模广场和劳模展馆,讲解劳模故事。时传祥、赵梦桃、王进喜、赵占奎、杨步浩、罗健夫、钱志道、孟泰、沈鸿、邓稼先等10位劳动模范的大型雕像矗立在学院广场,这些来自不同行业、不同时代的劳动楷模,每个人的背后都有着感人的故事,他们是劳模精神的践行者,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历史,没有忘记他们!历史,也不应该忘记他们!
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在延安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一幅幅珍贵的史料图片,一段段振奋人心的“大生产运动”,使来自各行各业的职工作家激动和感慨,大家重温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历史背景、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的独特魅力和劳模的时代风采。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光辉历程中,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铸就了具有丰富时代内涵和民族特征的革命精神,形成了独特的精神体系,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宝贵财富。那么,我们的精神力量从哪里来?从实践中来,从教育中来,从引领中来。
时代需要永不褪色的劳模精神,时代呼唤敢于超越的工匠精神,时代需要真正的英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的征程中,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定会绽放异彩,英雄将发挥更大的信仰作用。为了今后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了我们的江山伟业,请敬仰英雄,让劳模与工匠精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永放光芒!
伏萍
发布日期: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