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滴滴陈酿 瓶瓶陈藏
用现代科技赋能传统酿造 引领西凤酒高质量发展
文章字数:3,418





  “一滴西凤酒,半部华夏史。”简简单单的十个字,却蕴含着秦饮(今西凤酒)悠久的历史底蕴和独特韵味。
  作为中华老字号名酒、四大老牌名酒之一,“西凤酒酿造技艺”在一代代西凤人的努力传承与创新下,使这项有着3000多年非遗酿造技艺不断延续,化成一滴滴人们可以品鉴到的佳酿。
  白酒行业在不断地前行,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始终坚守品质,守正创新,不断探索传统酿造工艺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从而迈入白酒行业“品质引领”的新时代,赋予西凤酒历久弥新,承载更多时光。
  传承匠心 守护古法酿造手艺
  走进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901车间,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香味。“制酒一年为一个生产周期,有立窖、破窖、顶窖、圆窖、插窖、挑窖六个阶段,最独特的是每年挑窖后,还需要用新泥土更换窖壁,这样才能出好酒。”说起酿酒技艺时,901车间副主任胡建勤侃侃而谈。
  西凤酒之所以经久不衰,在胡建勤看来,最大的奥秘就在于三千年无断代传承的“古法酿造工艺”。酿酒时,以大麦、豌豆制曲,以高粱为原料,辅以柳林井水,用中高温培曲,每年更换窖壁,开水施量,采用土暗窖固态续渣法,老五甑工艺混蒸混烧,通过观察“酒花”形状,“掐头去尾留中间”,就能得到新酒。
  身为901车间副主任,胡建勤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对车间的各个流程巡视一遍。在起糟时,胡建勤说,很多有经验的师傅可以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一眼就能判断出酒醅中的酒精含量、淀粉转化程度和发酵品质,从而对症下药。
  “酿酒工艺看似简单,但也有诸多讲究。”胡建勤说,从一粒粮食到一滴好酒,原料筛选、发酵温度控制等各个环节,都要经过时间的沉淀和不断地学习,稍有差池,不仅影响产量,还会影响酒质。
  一缕“凤香”飘千年,工艺传承贯穿古今。目前,西凤酒传统酿造技艺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一滴西凤美酒都蕴藏着匠人的匠心独运和精益求精。
  随着公司的发展,培养新一代技术骨干的工作势在必行。胡建勤亲自示范讲解,把自己17年来的酿酒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徒弟们,包括“高温制曲、暗窖发酵、酒海秘藏”等关键要点。如今,通过公司组织的培训、师徒制管理等,为公司传承经典工艺精髓储备了技术人才。
  工艺创新 看古法酿造技艺的“变化”
  走在901车间,古朴的街道,错落有致的酒库,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穿越感,仿佛置身于西凤酒3000年无断代传承的历史长河中。
  一方水土酿造一方美酒。独特的产区、微生物、水土环境为西凤酒酿造提供了天然优势。胡建勤说,“微生物的发酵与土壤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每年生产前,将老窖泥仔细铲掉,涂上新的黄土泥,这样既能为己酸菌提供适宜生长的条件,又能更好地控制发酵过程,将原浆酒中己酸乙酯等含量限制在“清香不寡淡、浓香不露头”的程度。
  所谓“三分酿,七分藏。”刚酿好的原浆酒,口感较为浓烈,刺激性比较大,需经密闭储藏后,风味才能得到改善,口感也会更加醇厚柔和。因此,西凤美酒“修炼”成琼浆美酒的过程中,也有一套储存秘诀——神奇的西凤大酒海。
  酒海,是一种大型的储酒容器,有着近千年的历史,因盛酒量多,故称“海”。作为白酒行业的文物“活化石”,酒海却因制作工艺繁琐、成本高昂,愈发罕见,而这正是陕西西凤酒的优势所在。
  西凤酒正在使用的酒海,有些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制造过程中,匠人们要用初春时节的荆条编织外框,成型后用豆腐填充内部缝隙,再用麻枸纸、鸡蛋清、蜂蜡、熟菜籽油等天然原料裱糊完成,成品的“酒海”遇水则漏,遇酒则香。而且它还是一个会呼吸的储酒容器,有利于熟化,适于长期贮存。刚酿造出的西凤基酒需在“酒海”中贮存三年以上才会勾调使用。
  一面是传承古法酿艺的坚守,一面是工艺流程的创新。近年来,西凤酒在传承古法“老五甑”“六字工艺”的过程中,经历了8次标志性技术改进和创新,形成了科学而严格的“16999”酿造工艺,即一年一个生产周期、六个生产阶段(立、破、顶、圆、插、挑),九次发酵、九次投粮、七大关卡、五十五道繁复工序,形成西凤酒精细化酿造工艺,保证了西凤酒酿造过程38个质量控制环节,开启了西凤酿酒工艺发展管理新模式,也赋予了西凤酒独特的风味——“不上头、不干喉、回味愉快。”
  “装甑讲求‘轻松薄匀缓’,蒸馏讲求‘缓火蒸馏、大火追尾’……”胡建勤说,现在,工匠师傅们通过不断实践形成的西凤酒精细化酿造工艺,大大节约了资源,提升了生产效率。
  数智赋能 让古法酿造技艺焕发新活力
  传统技艺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如何在新时代让其更好地焕发出新活力?近年来,西凤酒以品质为根、以匠心为魂、以创新为要,将古法酿酒技艺与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相结合,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数字化、智能化工厂,不断推进“高新技术”与“白酒酿造”深度融合。
  “智能化生产与传统人工生产最大的区别就是工作流程标准化。”906车间副主任刘峰介绍,智能生产设备的参数是根据数十位有多年操作经验的酿酒技师操作习惯总结设定。机器设备只要设定好程序参数,就会按固定模式运行。这种“执行力”为西凤酒的“品质提升”注入源源不断的“创造力”。
  在西凤酒厂906车间,RGV穿梭车(有固定轨道的穿梭小车)平窖、踩窖;智能化行车配合踩踏装置自动完成平窖、踩窖作业……走进这个全智能化酿酒车间,科技与现代工艺的完美融合令人耳目一新。
  906车间的智能化酿酒系统,为车间提供了超大生产体量的生产能力,生产窖池达到2808个,接近于10个老制酒车间的产能。“我们车间每年的基酒年产能达到1万吨。”刘峰说,现在生产现场正在进行智能化蒸馏出酒作业,之前2个人完成的工作,现在系统自动摘酒、全程无需人工操作,准确度100%。
  “以前,一个传统车间,工作人员就占到了五六十人,但现在906车间,只有七八个工作人员在操作,像粉碎、碾压、制曲、运输这些之前需要人工完成的工作,现在都能够进行无人操作。”刘峰介绍,过去西凤酒的制作要经过多道繁琐细致的工序,为了提升酿酒的工艺和效率,酒厂引进了自动化的机械生产设备和包装设备,替代了人工的酒醅、蒸馏等步骤,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使生产的产品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如今,借助数智化生产,工艺不再仅仅依靠“经验”,而是利用精准操作的数据库,最大限度减少了人为操作带来的误差。从一粒粮到一滴酒的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实现了“智控”对“品控”的赋能,让品质和工艺更加稳定。
   品质引领 为消费者提供“安心”产品
  在“百花齐放”的酒饮行业,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同时,可靠的口感与品质也是大家选择一款好酒的决定因素。2006年至今,西凤酒连续18年获得白酒质量国优认证证书,多次获得“全国白酒行业质量领先品牌”“全国质量诚信标杆企业”“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单位”等殊荣。
  作为凤香型白酒标准的制定者,西凤酒始终致力于传承、总结、改进和提高西凤酒酿造技艺,形成了一套“古法酿造,守正创新”的质量管理模式。通过“数字化+古法酿+五受益”系列行动措施,打造了全程可追溯的标准化生产体系,确保每一滴酒的品质都可控,从而让消费者购买到更为安心放心的高品质酒类产品。
  为促进西凤酒健康、长效发展,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打出品质求精、质量求实为核心的“组合拳”,赋能西凤酒高质量发展。
  从原料选择方面,便能看出西凤酒的严格。西凤酒建立了50万亩高品质原粮基地,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合作,联合开展高粱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建设“田园到餐桌”的溯源管理体系,从原料到出厂全过程,设立了7大关卡、55道工序的质量食品安全控制防线,确保每一滴酒的品质都达到最优。
  不仅如此,为了打造一流的品质管控研发保障体系,西凤酒还拥有全国唯一的“中国酿酒原料及品质安全研究院”,还建成中国轻工业凤香型白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检测实验室、陕西省企业技术中心等多个先进科研平台。同时,持之以恒地开展西凤酒品质提升工作,使得酒的余味更加绵柔醇厚,基酒风味特征更加突出。
  此外,西凤酒引进全新的防伪溯源系统,箱盒两套防伪标通过电脑扫描录入实现数据自动关联,防伪能力大大增强。在产品溯源方面,应用一物一码技术,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就可直观溯源产品的各种“身份信息”。
  全员、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把控取得了明显效果,西凤酒优质大曲产能达到3万吨、优质基酒产能突破5万吨,产能全面释放,改写了“长期缺酒”的历史。产品品质得到市场认可,顾客满意度不断提升,红西凤、红盖老绿瓶荣获青酌奖。
  从一粒粒粮,到一滴滴好酒;从对传统工艺的坚守,到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西凤酒每个环节都展将继续坚持以品质提升、品牌赋能、品类自信为引领,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让凤香之美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绽放。
发布日期: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