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畅游天竺山
文章字数:4,037

  “天竺山景区提醒您,洒金桥站到了……”早上坐西安一号线地铁始闻之,虽不知此山为何方之山,心想西安城人知道了,国人便都会知道了,能抢先一游必然早得一日之乐,遂有了强烈向往。机会说来就来了,当日夜半,朋友周先生邀约次日商洛之行,且不容推辞,目的地山阳天竺山。“地铁广告的天竺山?”得到确定的回答后,我暗自惊喜,心之所向,得之所愿,心情竟有些迫切起来,恨不能立马飞过去,看一看这大秦岭中的天竺山究竟是个什么俊俏样儿。去了,方才体会此行不虚,更是获得了许多别样的人生体验。
  我们一行驱车上午从西安出发,行程两个多小时,到达天竺山脚下时已至中午,正好碰见省上退休的几位老领导一行带着欢声笑语刚从山上下来,看得出他们的满意与快乐。此时,阳光明媚,碧空如洗,一尘不染,镶嵌在蓝天上的月亮清晰可见。“瞧,瞧,天上日月同辉!”一群游客惊奇得大呼小叫起来。我想,这么好的天气,若是坐在山脚下的小溪边,沐浴着阳光或者夜晚的月光,听着流水轻吟浅唱,品着当地的茶水,无论孤独或友人相伴,都将是一种美好的享受,至少是可以自我疗愈的。
  要下榻的酒店腾不出房间来,利用等待的空当正好先吃午餐,吃饱喝足了,不受饥饿,才有心情看风景。饭毕还是办不了入住,服务员向我们建议,可以先上山游玩,待有客人退房优先安排我们。导游说,近年来这里接待的游客与日增多,除了本省游客之外,还有广州、贵州、香港等外地游客,甚至涌来了许多国外游客,黄金周假期日接待量多达六七千人。这也就难怪当地住宿房间紧张。如此,吊足了我们登山的胃口。
  坐索道缆车上行的十多分钟时间里,向下俯瞰,可见一簇簇、一撮撮、一堆堆、一层层的红浸染了满山的绿。山腰下的绿虽然还是主色调,但都成了陪衬,因为最抢游客眼球的是铺陈在山间的红叶之美。看那红色或黄色,或浓或淡,与绿色组成的各种美景,像艺术大师在大自然中泼墨而成的一幅幅水彩画,它们彼此美美与共,又在成人之美中各美其美,令人欣赏,令人陶醉。此情此景,让我真正领略了“十月金秋”之美。如果秦岭红叶之美美在陕南,那么陕南红叶之美,便是在天竺山下了。
  下了缆车,在山腰的小广场观赏,对岸远处的山边现出了一条长长的纯蓝色的飘带,俨然一道特别的风景线。仔细观察发现,原来是天空逐渐变阴时在那一方留下的一道“空白”。气象万千则有万千之美。一时天气变得也无风雨也无晴,而这不正是一年四季的常态么?人生之岁月之命运莫不过如此。
  然后,沿着旁边的台阶拾级而上,看到两幅描绘在山林道路上的彩画,与山林相映成趣,又浑然一体。听说是美院师生的即兴作品,我逗趣,这是真正把艺术写在了大地上。
  接下来让人更为称道的多彩世界是玄天洞内的景观。此洞是一个穿山洞,洞长约三百多米,三四人可并排同行。洞内利用灯光技术,分别营造了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阶段的不同情景,如梦似幻。进入洞内,踩着木板铺就的台阶缓缓而上,不同年龄的游客会有不同的感受,年轻者在其中充满了浪漫、想象和期许;年龄稍长者在追赶时光的氛围中,往往没有来得及走好“过去”,就匆匆走到了“现在”,面对“将来”无比广阔的宇宙星空,除了感到一日不能等闲之外,还有一些茫然无措。正是如此,令人感到在走向将来的道路上必须学到老干到老,干到老学到老,任何时候都不敢懈怠。那头有两个洞口,一处为网红打卡地,游客到此为止;另一处在穿越“将来”后就走出了一个别样的世界。
  出了洞口,在山腰中沿着弯弯曲曲的栈道走过一段平坦之路,就要攀登陡峭的台阶。路途上,后面有人不断地超越我们,像冲锋的战士一样,脚步似乎带着一股风。也遇到几名游客不断打问登上山顶还有多远,他们在心里打了退堂鼓,腿脚就似乎灌了铅一样,步子总是显得很沉重,一路走走停停,不一会儿就被我们甩了很远。见此状,同行的一位教授分享登山经验,山再高,路再远,心里想着目标,脚下只顾走好眼前的两三步台阶即可,不知不觉就登上了山顶,否则就会被目标吓倒,还未行走多远,就会身累心也累。人生梦想之路依然如此,把大目标化分为眼前一个个切实可行的小目标,逐一不断突破,追求不止,最终就会轻松实现理想目标。教授的话,引起共鸣。如不遇此行,焉能得此启迪。
  在你追我赶中,我们很快来到了那个像大柱头一样插在山顶的石柱根部,此石因此被称之“天柱”。石根下有个一米见方不规则的天然山洞,深约十多米,洞内有沁水,水中有三只乌龟,以它们的大小判断,最大的一只约四五斤重,像是龟爷爷,其它两只应该分别是龟儿子、龟孙子,洞外的石刻写着“寿龟”两个字,旁边还有一个大石龟驮着一个竖着的长方形石碑,因时间仓促和字体太小而没有去辨认内容。不过,我想碑记应该是记述石柱、石洞和寿龟之不同寻常来历及其有关的传说。
  上了凌云亭观赏,发现在大天柱旁边还有两个“小天柱”。不用猜想,天竺山的曾用名“天柱山”应该因此而得名。它们像天柱,像蜡烛,像竹笋,也像男人的阳具,又宛若擎天之柱,直插云霄,古称之“天柱摩霄”,为丰阳(山阳)八景之一,其景之美被赞称为“秦岭一绝”。传说,唐贞观三年,慧远禅师在天柱山铸铁瓦、修铁瓦殿,传佛教。至晚唐时期,有印度僧人来此云游,见天柱山险峰插天,连声感叹,似乎回到了西域佛国天竺故土,当时的佛教住持闻听此言,便将“天柱山”改名为“天竺山”。而早在汉代,天竺山就有了道教,至今现存的古寺庙建筑10余处,其中双峰观、云盖寺保存完好。相传唐代高道罗公远、吕洞宾,宋代著名理学家邵雍都曾在此隐居,故此山有了“西北小武当”之美誉。由此,我弄明白了进入商洛境内,看到几处路标上把“武当山”与“天竺山”写在一起的原因,它们之间不仅有地理上的联系,更有宗教文化的纽带。
  当日,在凌云亭错过了观赏“天竺云海”之美景,但是置身此地,通过清末举人陈鲁斋的《天竺摩霄》:“拔出群岚数万里,青天象外露奇峰。悬岩向背疑风雨,绝顶阴晴变夏冬。罗列儿孙排玉笋,撑持砥柱现芙蓉。仙缘有份谁修到,下界声传古寺钟。”不难想象当中的诗情画意之美。
  从凌云婷登上山顶百米之遥,看到山顶全部被华山松覆盖的情景,似乎整座山被戴了一顶大大的绿色大帽子,此地称之“松涛林海”。在一面陡峭如削的山岩之上,四面风高,日夜寒冷,竟然有四季常青之大树,令人深感自然生命之堂奥。朋友周先生说,天竺山原来是国有大林场,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松林、古木、奇石、山峰等美景独特。五十多年前,时任林场场长一次在山路上歇息时,看到路边一根粗大黑色的旧木椽,当他一屁股坐下去后,却发现压着了一条蟒蛇,蟒蛇没有吃他,轻轻地游走了,然而把他吓得当场昏倒了,后来被同事发现,把他背着送回了家,休息了一百多天,精气神才缓过来。周先生当年在此地当县长时,就想利用天竺山的资源发展旅游,曾经杵着木棍上山考察,还在山中住过一夜,可是不久他就成了另外一个县的县委书记,此事就留下了遗憾,如今看到天竺山旅游发展的成功,他心里十分欣慰。
  山顶的松林间搭建了许多小木屋,每个小木屋门前分别有大小不一的露台。于是畅想,在晴朗的夜晚,吹着山风,瞭望星空,在瞬时接通天线后,人生的很多疑惑都会恍然大悟。朋友朱玲说:“看上了,邀请你有空了就来这儿创作。”有人说,恐怕只剩下孤独寂寞了。有人说,大孤独才有大彻悟。我感到,处身在一个高处,如果带着目标和思考,沉浸良久,凡人也会成仙哩!
  徐步登上山顶五层楼高的观景台,大伙儿激动地高呼着“天竺山——我来了!”那声音旋即就飘散在风中,环顾周围的群山全部都低矮了下去。山高人为峰,站在最高处,仿佛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那会儿非常自信——我是无人能够超越的。游览了许许多多的名山,在这里第一次真正体验了“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也算真正打开了眼界。同行的朋友纷纷在观景台海拔2069米的标志牌前拍照留念。围绕栏杆,观看四周的远山如黛,呈现在眼前的皆是一幅幅“江山如画”之美景,立时人就壮志满怀了。
  从观景台所在山峰的另一侧顺路而下就到了“云盖观”。广场边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红墙上两行黄色的大字“坚持我国宗教化方向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格外醒目,仅此就旗帜鲜明地揭开了宗教文化的神秘色彩。
  夜幕渐渐来临,随后所有的景点都来不得细品,甚至不敢驻足,疾步下到索道的上口。至此,导游说游天竺山不走回头路,我称之“环游天竺山”。
  下到山脚时,浓浓的夜幕中,游客接待中心五彩灯光营造的一幕幕山间夜景,又一次让大家在啧啧称赞之余,纷纷拿起手机比赛起摄影艺术来。
  导游想着我们此行没有欣赏到天竺山日出和云海之盛景,就用手机转发照片给我们看。我说,今后不一定去观大海、华山等日出之美,也一定要再寻找机会来天竺山,了却一桩遗憾。当然,还有很多没有去的景点,包括险峰银装、雾凇奇观等四季不同的美景,都要去瞧一瞧,别人说得再好,百听不如一见。
  一行人中有三对夫妇,皆是教授,一路说笑不停,浸淫在他们的快乐氛围中,4个小时的往返路程也不觉得山高路远,我竟然没有丝毫的疲惫感,甚至没有一丁点饥渴感。教授说,那是中午喝了主家的酱香型延安酒之缘故,朋友周先生赞称此酒为“陕西的茅台”。导游小刘是当地的姑娘,长相是陕南姑娘的代表,身材单挑、皮肤白净、举止文静、性情温柔,穿着了红色的休闲服,更映衬得人漂亮好看。中午吃的是当地的豆酱炒肉、酸辣魔芋等特色菜肴。因而,同行的一位朋友说,美景、美食、美酒、美人,让我们此行都遇见了。
  姑娘说,只要愿意经常来,这里的美景、美食、美酒、美人,随时都在等着你们。
  回到山脚下的酒店,泡了一个惬意的温水澡,那水的温柔、细腻,滴在皮肤上如丝绸划过一般,舒适得妙不可言。一行人深有同感,不光是这里的水好,店家购买的设备也好,所以吃住、游玩在这里,让游客有了特别的美好体验和轻松愉悦。因而,忽然想起山中一块大石头上铭刻的一句话——天竺山:一个走心的地方。这“走心”,让我体会到了当地政府和开发商的用心、精心、匠心,令游客赏心、悦心、洗心。
  离开天竺山时,难忘在观景台上的那种悠然自得和旷达境界,油然从心头涌出一句话:“世界是你的,也是我的,更是我们的。”这应该是畅游天竺山所得之魂吧!
   杨志勇
发布日期: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