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西安分院研制升级版载荷护航英雄“回家”
文章字数:981
  11月4日1时24分,神舟十八号飞船乘组三名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从中国“天宫”空间站成功返回地球。
  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192天,期间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完成了全部既定任务,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时间纪录。
  在此次任务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西安分院(以下简称“西安分院”)为我国空间站研制的升级版中继终端、天线网络和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以及为天链中继卫星研制的全部有效载荷为三名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家园保驾护航。
  驾起航天员回家的“太空天路”
  在完成与神舟十九号飞船航天员的交接,神舟十八号三名航天员踏上了返回地球家园的“回家路”。
  由西安分院为神舟十八号飞船研制的升级版中继终端,在返回前的几天就正式开始工作。中继终端通过与天链中继卫星实现“太空握手”,搭建了信息传输的太空通道。地面与飞船、航天员的通信,地面测控信号的传输都需要通过中继终端搭建的“太空天路”来完成。
  铺就航天员回家的“安全之路”
  隶属于仪表与照明分系统的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是神舟十八号飞船航天员的随身“智能秘书”,是与航天员直接实现交互的重要系统。
  为进一步确保航天员的安全,提升飞船自主运行能力,飞船系统设计了在轨自主应急返回救生方案。也就是说,一旦飞船与地面失去联系,在地面指挥系统无法为飞船计算准确落点的情况下,飞船将启动自主应急返回系统。
  由西安分院为神舟十八号飞船研制的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可以进行轨道预报,并通过“神经网络”计算落点的控制参数,寻找最佳落点,实现飞船在地面测控通信网之外自主应急返回。自主应急返回系统的应用,如同提供了应急的生命通道,进一步提升了飞船及航天员自身的安全性。
  打造航天员回家的“搜救之路”
  当神舟十八号飞船返回舱返回地球家园后,如何迅速找到返回舱和航天员成为地面搜救人员最关心的事情。神舟十八号飞船返回舱天线网络要在飞船着陆后,通过开关选择接通朝向地面上方的天线,确保地面的搜救人员可以通过天线网络来找到返回舱。
  天线网络负责为通信信号、测控信号、定位信号、搜救信号建立独立的通路,保障其传输的稳定和通畅,搭建神舟飞船返回舱与地面信号传输的重要通道和桥梁,有效地确保了飞船和航天员安全顺利“回家”。
  作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任务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西安分院载人航天工程研制团队将始终以锐意进取之姿,守正创新开拓工作新局面,为加快建设航天强国勇毅前行、团结奋斗。 本报记者 周生来
发布日期: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