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唱腔韵味浓 提线技法精
文章字数:1,453
郃阳提线木偶戏是合阳古老的地方剧种,民间俗称线戏、小戏,将木偶与线腔融为一体,音乐、唱腔、提线等别具一格。提线者运用多种技法,使偶人进行动作表演。演员在皮弦胡等专用乐器的伴奏下演唱,唱腔激越昂扬、细腻缠绵。2006年,郃阳提线木偶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因为热爱 坚守舞台至今
“扭回头见郎君双膝跪倒,气得人一阵阵身似水浇……”舞台上,伴着高亢奔放的线腔,“杜十娘”满腔的愤懑哀怨倾泻而出。
近日,合阳县线腔木偶剧团正在演出折子戏《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郃阳提线木偶戏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肖鹏芳倾情演唱。
肖鹏芳的爷爷是一位老艺人,曾极力推荐她学习线戏。1982年,肖鹏芳考入合阳县线腔木偶剧团跟班学艺。学艺最初,只有13岁的肖鹏芳跟着剧团几乎走遍了合阳县的大小村庄。在农村演出时,她要带着大半个月的干粮、自己绑扎铺盖卷,还要帮老师搭戏台。
铺盖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然而,肖鹏芳不以为苦,整日沉浸在悠扬奔放的线腔中。
跟班不同于坐科,自己必须多看多练,才可能有收获。肖鹏芳每天6点多就起床练习唱腔和提线。练功间隙,肖鹏芳时常站在戏台侧幕旁,听老艺人的唱腔,观察老艺人的提线手势和偶人的动作变化。
功夫不负有心人。数月的刻苦学习后,肖鹏芳学会了《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简单唱段,也能操纵一些较为简单的配角偶人。后来,她逐渐学会提袍、甩袖、整衣及行走坐卧等一系列木偶操纵技巧。
“木偶戏和大戏一样,各种动作都在程式中。演出时,提线者要根据剧情刻画人物。木偶提好了,就和真人一样。演唱线腔更考验演员的功力,不能偷奸耍滑,一定要唱到位。”肖鹏芳说。
20世纪90年代,传统戏曲发展不景气,部分演职人员离开了合阳县线腔木偶剧团。肖鹏芳也有过改行的想法,但因为喜爱而不愿离开。
“我从小跟爷爷在剧团长大,确实热爱这个艺术,舍不得走。”她说。
于是,她在剧团一直坚守到现在。
传承创新
讲好线戏故事
“思一思想一想心中焦躁,倒不如投长江命归阴曹……”近日,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折子戏演出中,刘佳坐鼓板怀并说戏,一边击打锣鼓,一边演唱。
开戏,她左手敲锣,右手打鼓,繁密的锣鼓声在一瞬间打动了观众。“踩着”锣鼓点,“杜十娘”“李甲”缓缓登台。随即,铮子清脆明亮的击打声、皮弦胡如泣如诉的乐声散落在剧场,扣人心弦、动人心魄。
演唱声起,紧张的乐声突然变慢。首句3个字“扭回头”唱罢,乐声又开始奏响。拖腔时而一唱三叹,时而短促有力;乐声柔和缠绵、委婉细腻。两者相互交替、循环往复。“杜十娘”勇敢刚烈、爱憎分明的性格尽显。
2006年,郃阳提线木偶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合阳县线腔木偶剧团逐渐有了起色。
“但当时,多数人认为‘学戏没前途’,不愿意送孩子来。我们就在亲戚和同行中打听,看哪家的娃娃嗓子好并且爱唱戏。就这样,通过熟人介绍、亲戚牵线,剧团招收了10多名学员,由老一辈演员负责教学。”肖鹏芳坦言。
刘佳就是当时招收的学员之一。她今年27岁,是合阳县新池镇人,2011年进团跟随肖鹏芳学艺。平日里,她言语不多,很是腼腆。不过,一上戏台,她就像换了一个人。
“只有自己入戏,演出才会打动观众。在老师的精心传授下,我们继承了线腔传统声腔和提线木偶技艺。我们会继续向传统学习、不断创新,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这一传统艺术。”刘佳的言语颇为平实。
年轻的线戏从业者,为这门古老艺术注入了活力。
近年来,合阳县线腔木偶剧团创作排演《闹春》《钟馗醉酒》等剧目,受到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当地还有剧团以线腔为表现形式,排演了《金水弯弯》等现代题材剧目,通过古老艺术讲好时代故事。 仵永杰 席雪儿
因为热爱 坚守舞台至今
“扭回头见郎君双膝跪倒,气得人一阵阵身似水浇……”舞台上,伴着高亢奔放的线腔,“杜十娘”满腔的愤懑哀怨倾泻而出。
近日,合阳县线腔木偶剧团正在演出折子戏《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郃阳提线木偶戏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肖鹏芳倾情演唱。
肖鹏芳的爷爷是一位老艺人,曾极力推荐她学习线戏。1982年,肖鹏芳考入合阳县线腔木偶剧团跟班学艺。学艺最初,只有13岁的肖鹏芳跟着剧团几乎走遍了合阳县的大小村庄。在农村演出时,她要带着大半个月的干粮、自己绑扎铺盖卷,还要帮老师搭戏台。
铺盖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然而,肖鹏芳不以为苦,整日沉浸在悠扬奔放的线腔中。
跟班不同于坐科,自己必须多看多练,才可能有收获。肖鹏芳每天6点多就起床练习唱腔和提线。练功间隙,肖鹏芳时常站在戏台侧幕旁,听老艺人的唱腔,观察老艺人的提线手势和偶人的动作变化。
功夫不负有心人。数月的刻苦学习后,肖鹏芳学会了《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简单唱段,也能操纵一些较为简单的配角偶人。后来,她逐渐学会提袍、甩袖、整衣及行走坐卧等一系列木偶操纵技巧。
“木偶戏和大戏一样,各种动作都在程式中。演出时,提线者要根据剧情刻画人物。木偶提好了,就和真人一样。演唱线腔更考验演员的功力,不能偷奸耍滑,一定要唱到位。”肖鹏芳说。
20世纪90年代,传统戏曲发展不景气,部分演职人员离开了合阳县线腔木偶剧团。肖鹏芳也有过改行的想法,但因为喜爱而不愿离开。
“我从小跟爷爷在剧团长大,确实热爱这个艺术,舍不得走。”她说。
于是,她在剧团一直坚守到现在。
传承创新
讲好线戏故事
“思一思想一想心中焦躁,倒不如投长江命归阴曹……”近日,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折子戏演出中,刘佳坐鼓板怀并说戏,一边击打锣鼓,一边演唱。
开戏,她左手敲锣,右手打鼓,繁密的锣鼓声在一瞬间打动了观众。“踩着”锣鼓点,“杜十娘”“李甲”缓缓登台。随即,铮子清脆明亮的击打声、皮弦胡如泣如诉的乐声散落在剧场,扣人心弦、动人心魄。
演唱声起,紧张的乐声突然变慢。首句3个字“扭回头”唱罢,乐声又开始奏响。拖腔时而一唱三叹,时而短促有力;乐声柔和缠绵、委婉细腻。两者相互交替、循环往复。“杜十娘”勇敢刚烈、爱憎分明的性格尽显。
2006年,郃阳提线木偶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合阳县线腔木偶剧团逐渐有了起色。
“但当时,多数人认为‘学戏没前途’,不愿意送孩子来。我们就在亲戚和同行中打听,看哪家的娃娃嗓子好并且爱唱戏。就这样,通过熟人介绍、亲戚牵线,剧团招收了10多名学员,由老一辈演员负责教学。”肖鹏芳坦言。
刘佳就是当时招收的学员之一。她今年27岁,是合阳县新池镇人,2011年进团跟随肖鹏芳学艺。平日里,她言语不多,很是腼腆。不过,一上戏台,她就像换了一个人。
“只有自己入戏,演出才会打动观众。在老师的精心传授下,我们继承了线腔传统声腔和提线木偶技艺。我们会继续向传统学习、不断创新,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这一传统艺术。”刘佳的言语颇为平实。
年轻的线戏从业者,为这门古老艺术注入了活力。
近年来,合阳县线腔木偶剧团创作排演《闹春》《钟馗醉酒》等剧目,受到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当地还有剧团以线腔为表现形式,排演了《金水弯弯》等现代题材剧目,通过古老艺术讲好时代故事。 仵永杰 席雪儿
发布日期:202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