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拧紧农业“节水阀”书写科技新答卷
杨凌旱区高效农业节水实践与成效工作纪实
文章字数:1,273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国首个国家级农高区——杨凌示范区立足农业用水问题现状,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探索节水型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旱区高效农业节水产业蓬勃发展贡献了“杨凌力量”。
   牢记“国之大者” 谱写农业节水新篇章
  仓廪实,天下安。然而,干旱缺水却是制约我国农业生产的一大瓶颈。
  作为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发展现代农业的“国家队”,在发展农业节水产业方面,杨凌示范区拥有独特的省部共建体制优势,同时具有显著、坚实的科技资源优势,拥有水利与建筑工程专业以及旱区作物高效用水国家工程实验室等7个国家及省部级研究平台。上千名专家、教授、学科带头人长期致力于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旱作研究,在省内、西北,乃至上合组织国家建有各类高效节水示范基地和相关项目,破解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难题,助推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移600公里;突破了旱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系列重大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促进旱区农业用水效率提高10%以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旱区高效农业节水产业蓬勃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扛牢“国家使命” 做强农业节水新样板
  拧紧“节水阀”,做活“水文章”。杨凌扛牢农业节水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国家使命”,让有限的水资源承载起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任,走出了一条“科技+基地+产品+推广+平台”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
  农业高效节水示范基地全域建设。在全区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建成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等一批节水示范园区,正在建设1000亩的自动化节水灌溉示范园。目前全区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稳定达到0.8以上。
  旱区节水农业技术全国推广。创建的典型农业类型区节水综合技术模式,在北方多个省区得到示范推广,其中北方旱区主要大田作物滴灌水肥一体化关键技术与集成应用,在新疆、陕西等省区推广应用9500多万亩,单产提高21.1%,新增效益162.0元/亩;。
  核心技术产品全面突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发了智能水肥施灌装置、灌溉机器人、精度可调叠片过滤器等一批核心技术产品,并得到广泛应用。新近研发的节水节能光伏驱动喷灌机器人将改变大田作物大水漫灌模式,对比传统灌溉节水40%以上。
  农业节水平台全球推广。依托上合组织农业基地等平台载体,先后与60多个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国际交流活动500余项,组织实施国际合作项目130多项,建成中国旱作农业技术援外培训基地,培训覆盖110个国家,建立中哈农业创新园等境外示范园区10个。
  围绕“节水增效” 打造农业节水新高地
  新时代新征程,杨凌将始终牢记“国家使命”,坚守服务“三农”初心,以研发作为使命、以技术作为产品,加快筹建杨凌农业节水技术创新中心,搭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开放平台。
  未来,创新中心将围绕农业节水增效,大力推动节水科技产业化应用,进一步发挥杨凌在全国农业节水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吸引企业、社会资本、高校院所等共同投入建设,积极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不同作物提供全领域、全环节、全方位的农业节水综合解决方案,推动农业节水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努力打造全国农业节水新高地,为促进广大旱区农业灌溉用水效率,保障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国家粮食安全、助力农业强国建设作出杨凌贡献。
  通讯员 赵小康
发布日期:202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