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工业“以点带面” 推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文章字数:660
本报讯(记者 候思宇)10月29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刘波出席,介绍陕西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2023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7.9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用水量的30%,位列全国第2位;开展高耗能重点领域能效水平分级管理,推动重点企业实施节能技改项目46个,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6.84万吨。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试点示范引领工程,以点带面推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刘波说。
今年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5周年。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着力推动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大力推动工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积极稳妥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五年来,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通过构建陕西“1+4+N”现代化产业政策体系,为全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截至目前,陕西省拥有创新型中小企业3525家,有效期内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2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8家,重点“小巨人”46家。2022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首次超过1万亿,增速13.9%。全省数字产业收入5777.3亿元,数字产品制造等重点行业增加值增长18%左右。
为推动科技创新,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打造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开展“三器”建设,推动“三项改革”。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13家;新增国家级科技孵化器10个,科研人员成立转化企业105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9万家和1.67万家,分别增长37%和33%。全省有效期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8年的3138家,增长到2023年的1.67万家,年均增幅39.4%。
今年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5周年。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着力推动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大力推动工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积极稳妥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五年来,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通过构建陕西“1+4+N”现代化产业政策体系,为全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截至目前,陕西省拥有创新型中小企业3525家,有效期内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2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8家,重点“小巨人”46家。2022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首次超过1万亿,增速13.9%。全省数字产业收入5777.3亿元,数字产品制造等重点行业增加值增长18%左右。
为推动科技创新,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打造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开展“三器”建设,推动“三项改革”。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13家;新增国家级科技孵化器10个,科研人员成立转化企业105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9万家和1.67万家,分别增长37%和33%。全省有效期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8年的3138家,增长到2023年的1.67万家,年均增幅39.4%。
发布日期:202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