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包袱”变成“绿色财富”
文章字数:1,126

近日,记者走进西安市阎良区关山街道老王村党群服务中心,广场上的秸秆收集处理厂房首先跃入眼帘。伴随着黄贮(青贮)粉碎机、打包机、装卸机等设备有序运转,一包包高质量秸秆饲料陆续走下生产线。
西安市坚持“疏堵结合,以用促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真正让“生态包袱”变成“绿色财富”,在促进农民增收、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同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过去,秸秆处理最让人头疼,乱堆乱放影响村庄环境,露天焚烧造成大气污染。”阎良区关山街道老王村党支部书记王兴龙说,为了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方便本村和周边养殖户的冬季饲料供给,村上依托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实施秸秆回收加工,让田间秸秆变废为宝,形成环保、经济共赢的良好局面,实现“1+1>2”的效果。
老王村有耕地4500亩,主导产业为小麦、玉米、甜瓜种植和肉牛、肉羊养殖等,村内有隆森园养殖专业合作社。9月,老王村立足养殖业发展优势,在秸秆综合利用上做文章,建成以秸秆回收、加工为主营业务的老王村民昌生物科技公司。该公司日均生产加工黄贮(青贮)45吨,为周边7个养殖合作社及90余户养殖户提供饲料。同时,将加工后的秸秆产品推向市场,实现秸秆资源的有效转化与增值,预计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约15万元。
“老王村的做法不仅为玉米秸秆找到了好去处,还让村民通过回收、运输秸秆增加了收入。”关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张昭亮说,秸秆综合利用,不仅改变了村民收入结构,提升了村民幸福指数,还转变了村民观念。
从“没用处一烧了之”到“真金白银抢着要”,村民尝到了秸秆综合利用的甜头。如今,在高陵区的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已经看不见堆积如山的秸秆、枯枝、杂草了,干净整洁的环境令人舒心。
“为预防秸秆、垃圾等乱堆乱放,引发焚烧污染、安全事故等问题,我们在做好生活垃圾清运的同时,对秸秆错峰作业、集中清运。”高陵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鹿苑压缩总站站长张光辉表示,秋收时节,结合辖区内各村实际情况,该站先后设置35个秸秆集中堆放点,将村组收集到的秸秆、枯枝、杂草等统一运送至西安泾渭康恒环境能源有限公司集中处置,目前已经清运245车次、1960余吨。
在西安泾渭康恒环境能源有限公司,一辆辆垃圾清运车将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倒入进料口,工作人员将其与生活垃圾混合在一起,待发酵后即可投入焚烧炉。
西安泾渭康恒环境能源有限公司运行部副经理李文鹏说:“像秸秆这种生物质燃料,和生活垃圾掺在一起燃烧,可以提高发电量,还能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污染。”
如今,利用垃圾焚烧厂,高陵区采取“村组收集+街办整理+部门转运”的方式,通过秸秆燃料化利用,让秸秆变废为宝,让乡村环境得到提升。环境美了,钱包鼓了,村民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苏怡 王双瑾
发布日期: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