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君县开启学生研学教育实践“破冰之旅”
文章字数:847
随着文旅行业的建设和发展,宜君花溪谷、旱作梯田中小学研学教育实践基地立足景区实际和县情,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和模式——研学之旅。
该基地于2023年先后被命名为第三批“陕西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首批铜川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省市“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基地整合全县资源禀赋,以花溪谷景区为依托,可一次性容纳1000人开展研学活动,目前已与2家专业研学机构进行深度合作,与7所中小学校进行了合作开展中学学生研学活动。
组建机构,科学谋划。按照研学业态的要求,成立宜君花溪谷、旱作梯田中小学研学教育实践领导小组,借助专业研学机构的资源优势制定完善《宜君花溪谷、旱作梯田中小学研学教育实践活动方案》等相关文件。结合县域资源开发全域研学路线,根据花溪谷、旱作梯田战国魏长城药谷研学基地等优势资源,根据春夏秋冬农时农事设计专业特色研学课程,为基地后期研学实践的推进与开发奠定了基础。
开发课程,重点推进。基地按照学生特点,与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相整合,以生态花卉为主题,围绕“德智体美劳”五育标准和“第三课堂”的教育教学需要,结合季节性特点和地域环境,先期开发课程1-12年级共5个学段专题教育课程。同时基地在围绕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学和科技研学方面正进行布局,确保以丰富的研学课程,传承和弘扬宜君历史文化。
导向实践,核心培养。基地研学活动的开展是按照国家对新时代中小学生教育的需求,通过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载体,进一步加强与学校、家庭共同承担起培养新时代中小学生“五爱”品质和以实践创新培育自主创新的能力。
强化提升,深度合作。制定“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专业性人才培养储备机制,打造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的培养接待队伍。通过座谈交流、社会走访等形式提升学校、学生和家长对研学实践活动的认同与支持,鼓励其积极参与。面向市场,拓展更多更广的校域资源,为今后开展更为广阔的市场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立足县域资源禀赋优势,科学规划全域研学业态和线路,开发特色研学教育实践课程,打造高品质的研学教育实践基地平台。 李辉
该基地于2023年先后被命名为第三批“陕西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首批铜川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省市“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基地整合全县资源禀赋,以花溪谷景区为依托,可一次性容纳1000人开展研学活动,目前已与2家专业研学机构进行深度合作,与7所中小学校进行了合作开展中学学生研学活动。
组建机构,科学谋划。按照研学业态的要求,成立宜君花溪谷、旱作梯田中小学研学教育实践领导小组,借助专业研学机构的资源优势制定完善《宜君花溪谷、旱作梯田中小学研学教育实践活动方案》等相关文件。结合县域资源开发全域研学路线,根据花溪谷、旱作梯田战国魏长城药谷研学基地等优势资源,根据春夏秋冬农时农事设计专业特色研学课程,为基地后期研学实践的推进与开发奠定了基础。
开发课程,重点推进。基地按照学生特点,与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相整合,以生态花卉为主题,围绕“德智体美劳”五育标准和“第三课堂”的教育教学需要,结合季节性特点和地域环境,先期开发课程1-12年级共5个学段专题教育课程。同时基地在围绕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学和科技研学方面正进行布局,确保以丰富的研学课程,传承和弘扬宜君历史文化。
导向实践,核心培养。基地研学活动的开展是按照国家对新时代中小学生教育的需求,通过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载体,进一步加强与学校、家庭共同承担起培养新时代中小学生“五爱”品质和以实践创新培育自主创新的能力。
强化提升,深度合作。制定“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专业性人才培养储备机制,打造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的培养接待队伍。通过座谈交流、社会走访等形式提升学校、学生和家长对研学实践活动的认同与支持,鼓励其积极参与。面向市场,拓展更多更广的校域资源,为今后开展更为广阔的市场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立足县域资源禀赋优势,科学规划全域研学业态和线路,开发特色研学教育实践课程,打造高品质的研学教育实践基地平台。 李辉
发布日期: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