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宝鸡市凤翔区
品牌靓起来 文明润人心
文章字数:1,870
  理论宣讲有滋有味、志愿服务紧贴民心、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文明新风日益强劲、文化根脉薪火相传……行走在宝鸡市凤翔区,处处可以感受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正以各种方式融入人们生活,让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今年以来,凤翔区精准把握群众需求,以持续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为重点,以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为抓手,积极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凤翔新篇章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奏响凤翔新时代文明实践和美乐章。”凤翔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贾亚斌说。
  文明是一种习惯,它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
  “做好事有文明积分,还可以兑换生活用品,两全其美。”前段时间,南指挥镇八旗屯村七组的李会琴用自己获评“好婆婆”得到的10个文明积分,在村里兑换了5公斤红薯后高兴地说。
  据了解,今年8月,八旗屯村探索提出“新风储蓄罐”文明积分制,按照家庭美德、移风易俗、环境卫生、文明实践等作为积分项目,分别设立正面加分和负面扣分项,逐月累计分值,村民可用积分随时兑换村集体经济产品,实现“小积分”存美德,“小积分”树文明。
  “移风易俗是一项长期工程,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今年以来,我们依托‘道德超市’,创新开展文明实践积分管理制度;发挥‘村民议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重点遏制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天价彩礼等婚丧陋习。还组建‘志愿服务劝导队’等文明实践小分队,利用道德讲堂、文化大讲堂等阵地,做到‘好人好事有人夸、歪风邪气有人管’,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摒弃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凤翔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王宏军说。
  此外,凤翔区还以党风政风引领、破除陈规陋习、农村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讲文明树新风和宣讲教育“五大行动”为抓手,重点整治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逐步实现移风易俗常态化、婚丧事宜规范化、乡风民风文明化,让文明新风在雍城大地“见效”更“长效”。
  打造文明品牌,实践项目“出圈”又“出彩”
  在凤翔区城关镇南环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雍心帮”服务大集市上,几十个便民摊点依次排列,身穿蓝色马甲的志愿者正在为居民提供理发、义诊、磨剪刀、法律咨询等爱心服务,现场人气“爆棚”。
  “雍心帮”服务大集市是凤翔区着力打造的社区“搭台”、服务单位(公益组织、志愿服务队伍)“摆摊”、居民“赶集”的文明实践品牌项目,以冒热气的便民服务将群众聚过来、用接地气的理论宣讲让群众听明白,这也是凤翔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走深走实、惠民便民的生动实践。据了解,该项目获评陕西省文明实践“十百千万”创评优秀创新案例,自2022年10月实施以来,开展活动513场次,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受益群众达19万人次,解决生活“小难题”2.7万余件,切实为群众打造了一个舒适便民、富有温度的“生活圈”。
  凤翔区创新推出“理响雍城”理论宣讲文明实践项目,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基地、文明单位、联席单位组织起来,围绕“讲什么”“向谁讲”“谁来讲”“怎么讲”“在哪讲”五个核心要素,本着“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的原则,创新发挥文明实践游击宣讲小分队贴近群众生活、服务灵活高效等优势,融合线上线下宣讲途径,通过理论宣讲、文艺宣讲、互动宣讲和网络宣讲等形式展开,着力实现理论宣讲零距离。截至目前,已开展宣讲35场次,线上线下受众18.7万人次。
  文明实践“接地气”,志愿服务“聚民心”
  今年,该区认真落实《凤翔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管理办法》,探索制定工作量化指标,建立三级书记清单和重点工作项目清单,打造了一批集医疗、救援、心理疏导等于一体的志愿服务队伍,建立和完善志愿者激励和服务保险制度,让志愿者有获得感、成就感。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要延伸到哪里,群众需要什么,文明实践就服务什么。凤翔区将群众“所需”和志愿服务队伍“所能”精准对接,通过开展理论宣讲、科普推广、扶老助残、文明创建等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的文明实践活动,推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项目化、品牌化建设,让文明实践活动“走心”更“走新”,以文化人、成风化俗。
  近年来,凤翔区聚焦“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目标要求,新时代文明实践将文明的种子播撒到群众心田。如今,在雍城大地,一个个举措破除陈规陋习,淳朴清朗、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劲吹;在田间地头,一场场文明实践活动,冒热气接地气,“内外兼修”的文明之风处处涌动;在乡村街巷,一项项暖心志愿服务,助人为乐,积极健康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 通讯员 邵晓奎 郑晨
发布日期: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