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夏玉米亩产突破900公斤
文章字数:788
秋日的西安,金色的田野弥漫着丰收的喜悦。10月9日,陕西省农业农村厅专家组对阎良区武屯街道杨居村500亩夏玉米高产核心示范田进行现场实收测产,平均亩产达到905.7公斤,首次实现关中地区夏玉米亩产突破900公斤。
结合6月6日该地块实收测产小麦亩产761.97公斤,两料亩产达到了1667.67公斤,创造了全省500亩以上大面积连片小麦—玉米“吨半田”两料单产的新纪录,而且在同一块地连续三年实现“吨半田”。
据了解,在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的大力支持和精准指导下,西安连续三年实施“吨半田”示范创建,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秋粮遭遇了少见的高温干旱天气,阎良区通过首次大面积应用滴灌增密保苗水肥高效利用技术,积极示范新优抗病品种和抗逆增产关键技术,使小麦—玉米“吨半田”依然迎来丰收。
据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西安市按照《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省级产业技术体系粮油生产示范镇村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制定了《2024年市级产业技术体系粮食生产示范村(田)建设工作方案》。在阎良区武屯街道杨居村建设小麦—玉米“吨半村”1个,核心攻关区面积500亩;在阎良区关山街道光明村、临潼区油槐街道南杨村、临潼区新市街道郭桥村、鄠邑区甘河街道丁村、高陵区鹿苑街道北樊村和马家村、周至县尚村镇晋水社区小水屯村、西咸新区窑店街道三义村建设小麦—玉米“吨半田”各1个,每个面积100亩。
在“吨半田”建设过程中,西安市坚持行政推动、行业指导、技术支撑、大户引领、散户跟进“五策”并举,通过良田、良种、良技、良机、良制“五良”协同,研发和集成先进适用技术。各级农技部门围绕增密度提穗数、提粒重和稳粒数的“两提一稳”增产方略,积极示范耐密多抗新品种、“5335”播种、玉米增密水肥精准调控、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和“一喷多促”增粒增重等关键技术。特别是滴灌增密保苗水肥高效利用技术的应用,有效应对了苗期和灌浆期的高温干旱等不利条件,为粮食高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骆妍
结合6月6日该地块实收测产小麦亩产761.97公斤,两料亩产达到了1667.67公斤,创造了全省500亩以上大面积连片小麦—玉米“吨半田”两料单产的新纪录,而且在同一块地连续三年实现“吨半田”。
据了解,在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的大力支持和精准指导下,西安连续三年实施“吨半田”示范创建,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秋粮遭遇了少见的高温干旱天气,阎良区通过首次大面积应用滴灌增密保苗水肥高效利用技术,积极示范新优抗病品种和抗逆增产关键技术,使小麦—玉米“吨半田”依然迎来丰收。
据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西安市按照《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省级产业技术体系粮油生产示范镇村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制定了《2024年市级产业技术体系粮食生产示范村(田)建设工作方案》。在阎良区武屯街道杨居村建设小麦—玉米“吨半村”1个,核心攻关区面积500亩;在阎良区关山街道光明村、临潼区油槐街道南杨村、临潼区新市街道郭桥村、鄠邑区甘河街道丁村、高陵区鹿苑街道北樊村和马家村、周至县尚村镇晋水社区小水屯村、西咸新区窑店街道三义村建设小麦—玉米“吨半田”各1个,每个面积100亩。
在“吨半田”建设过程中,西安市坚持行政推动、行业指导、技术支撑、大户引领、散户跟进“五策”并举,通过良田、良种、良技、良机、良制“五良”协同,研发和集成先进适用技术。各级农技部门围绕增密度提穗数、提粒重和稳粒数的“两提一稳”增产方略,积极示范耐密多抗新品种、“5335”播种、玉米增密水肥精准调控、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和“一喷多促”增粒增重等关键技术。特别是滴灌增密保苗水肥高效利用技术的应用,有效应对了苗期和灌浆期的高温干旱等不利条件,为粮食高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骆妍
发布日期:202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