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综合运输能力不断提高 运输格局日趋合理
陕西交通运输业蓬勃发展
文章字数:1,035
  陕西省统计局日前发布了新中国成立75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交通运输板块。记者了解到,新中国成立75年来,陕西省综合运输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和改善,运输格局日趋合理,不断满足全省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要,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公路网络四通八达
  新中国成立后,陕西省公路交通业得到迅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提高,客货运力进一步增强,运输规模进一步扩大,民用汽车拥有量稳步递增。
  从公路发展来看,新中国成立之初,陕西省共有公路4328公里,实际通车里程仅1908公里,其中有路面的804公里,晴雨通车的仅242公里。到2023年底,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8.78万公里。1986年12月25日陕西省动工修建第一条长度23.89公里的西临高速公路,标志着公路建设揭开了历史新纪元,到“十三五”确立县县通高速的目标,经过30余年的拼搏努力,陕西高速公路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到全省所有县区通高速的重大历史突破。至2023年末,全省高速公路里程已达到6739公里。
  铁路运输提速提质
  新中国成立之初,陕西省铁路营业里程为447公里,经过70余年的建设,2023年铁路营业里程已经达到6439公里。陕西省铁路运力发展迅速,逐步实现了大关中经济区1小时经济圈、省内城市2小时经济圈、周边省会城市3小时经济圈、与首都北京4小时经济圈,西安市也逐渐成为全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为西部大开发和建设西部强省提供了动力和支撑。
  2020年以来,陕西省铁路运输实现跨越式发展。路网规模方面,宝兰、西成等高铁和浩吉铁路、阳安二线等重大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形成了以陇海为东西、包西为南北主轴的“四纵四横三枢纽”普速骨架网。高速铁路方面,徐兰高铁郑西段开通后,先后迎来了西安北站投用,大西、宝兰、西成、银西高铁开通,高铁里程达到1054.5公里,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初步成形。
   航空运输快速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十分重视民用航空事业,1950年由原中苏民航公司开辟了北京—太原—西安—兰州的航班,揭开了新中国陕西民航史的新篇章。1965年,陕西着手扩建西安西关机场,当时仅拥有6架飞机,年发送旅客1.3万人。至1978年,陕西省航空运输业通航里程共2621公里,拥有民航飞机10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陕西省民用航空迅速发展。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于1991年9月1日正式建成通航。2012年3月,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竣工,标志着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正式迈入3座航站楼、2条跑道运营的新时代。
  截至2023年末,全省民用航空航线条数319条,其中国际航线25条;通航城市205个,其中国际城市31个。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023年在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吞吐量排名第九。 马昭
发布日期:202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