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莫让节假日值班成了基层形式主义负担
文章字数:1,296
  作为各级部门正常运转的“前哨”,值班值守工作是确保紧急突发情况、突发事件及时应对处置的重要制度安排。
  据报道,基层干部大都理解节假日值班制度的必要。如汛期防洪、旱季防火、假期治安等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值班值守,大家都能接受。但如今在基层,单纯为了应付考核、形式大于实际的值班越来越多。
  如有基层人员就表示,值班多年,除了有关部门的查岗电话,从未接到过一次与本职业务有关的电话,从未在值班期间解决过实际问题。还有人表示,一些不具备紧急调度处置能力、不掌握应对紧急情况权限的岗位,甚至连管理服务对象都没有的岗位,也被要求安排值班人员。也有基层教师吐槽,值班就是照看空操场、空教室、空餐厅,“似乎只有上级检查,才能显示带班值班的意义”……
  公共部门节假日值班的必要性,无须多言。但是,如果值班变成为了值而值,或者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值的“姿态性”举动,显然就值得商榷。因为,这不仅增加了基层负担,浪费了人力、物力,也助长了形式主义之风的蔓延。
  值班就该从实际出发,坚持有需求则安排,其实是常识。现实中,每个部门和基层岗位承担的职能有很大差别,这决定了在值班安排上,也该区别对待,而不能“一刀切”。
  像公安、消防、应急、交通等部门,节假日值班值守的必要性自然很靠前。但同时,也还有不少部门,并不涉及突发应急任务,甚至没有直接的服务对象,若也“一视同仁”,则只会增添一些“表演式”值班。
  说到底,节假日要不要安排值班值守,人员又如何配置,就该切实根据各自部门的实际职能情况,作出针对性安排,而不能主打一个跟风式的“他值,我也值”。
  另外,随着通讯技术和交通工具的进步,值班方式是否还是只能像过去那样,所有人都必须坐在办公室“待命”,同样可以探讨。像有的基层人员就表示,“乡镇干部大家都住在附近,随叫随到。而且现在通信技术发达,手机稳定性不比座机差了,完全没有必要在一个地方硬耗”。
  一些“无意义、无实质内容”的值班增多,除了一些负责人缺乏担当,主要原因恐怕还在于考核的指挥棒需要更科学、更精准。
  从调查情况看,一些必要性存疑的值班,都普遍存在应付上级考核和查岗的动机。如有的基层人员指出,上级部门通常会在节假日前,要求各单位上报值班表,各单位就必须安排值班人员。甚至,部分领导知道单位无值班任务,但为了让上级领导看到自己的“功劳”“苦劳”,也要求有关无关人员陪着自己空耗。
  因此,要真正让基层部门从一些无必要的值班中解脱出来,提升节假日值班考核的精细化程度,是不容回避的一环。事实上,前不久中办、国办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就要求,改进方式方法、严控对基层督查检查考核总量。同时要求,相关减负举措,要坚持定性定量相结合,压缩工作模糊空间地带,建立清晰明确的制度规范。
  可以说,面对基层值班的泛滥化,也宜在相关考核上作出更切合实际、更明晰的优化,鼓励基层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安排值班,也有底气敢于取消那些无实质价值的值班安排。
  应该看到,构建科学、合理的值班制度及其考核体系,不仅仅关系到基层减负,本质上也是打造务实作风和提升行政效能的内在要求。尽快扭转这种既增负担又助长形式主义的风气,需要有更多制度化的回应。 羽木
发布日期:2024-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