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瞳是医疗器械不该成了“美丽陷阱”
文章字数:526
近年来,隐形眼镜备受近视人群青睐,而其中的装饰性彩色平光隐形眼镜——美瞳,更是销售火爆。据报道,当前美瞳市场仍存有相当程度的风险隐患。很多消费者都把美瞳当作美妆产品,而忽视了这种隐形眼镜其实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相关厂商更是有意无意隐瞒这点,在制造、宣传和销售等环节存在种种不规范操作。
美瞳是带有装饰功能的隐形眼镜,专业名称为“角膜接触镜”,作为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这也意味着,美瞳的生产企业需要取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经营此类产品的商家需要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但现实中,有相当多并无资质的厂家,在生产、销售相关产品。有媒体发现,按照医疗器械要求销售美瞳产品的商家“少之又少”。
这些无疑给消费者识别、选购美瞳产品带来了困难。消费者花高价买到的所谓高科技产品,也可能是三无产品,其安全性都未必能得到保证,美瞳产品沦为了“美丽陷阱”。
因此,对美瞳市场仍需进一步规范,强化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早在2022年9月,国家药监局就曾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规范装饰性彩色隐形眼镜生产经营行为专项行动。在今天看来,相关专项行动也有常态化的必要。
目前我国美瞳市场按零售额估算约为150亿元-180亿元。对如此庞大的市场进一步规范,也是保障美瞳产业长远发展的必要之举。 柳早
美瞳是带有装饰功能的隐形眼镜,专业名称为“角膜接触镜”,作为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这也意味着,美瞳的生产企业需要取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经营此类产品的商家需要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但现实中,有相当多并无资质的厂家,在生产、销售相关产品。有媒体发现,按照医疗器械要求销售美瞳产品的商家“少之又少”。
这些无疑给消费者识别、选购美瞳产品带来了困难。消费者花高价买到的所谓高科技产品,也可能是三无产品,其安全性都未必能得到保证,美瞳产品沦为了“美丽陷阱”。
因此,对美瞳市场仍需进一步规范,强化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早在2022年9月,国家药监局就曾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规范装饰性彩色隐形眼镜生产经营行为专项行动。在今天看来,相关专项行动也有常态化的必要。
目前我国美瞳市场按零售额估算约为150亿元-180亿元。对如此庞大的市场进一步规范,也是保障美瞳产业长远发展的必要之举。 柳早
发布日期:2024-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