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扫黑·决不放弃》
人生要有“死磕到底”的勇气
■胡以卓
文章字数:2,192

  《扫黑·决不放弃》是导演五百继《扫黑风暴》之后又一种同一题材的力作。该片于6月8日在院线上映,讲述了刑警队长李南北在一次抓捕任务中意外抓获了一名黑帮头目,由此揭开了扫黑除恶的序章,通过层层深入还原案件,最终抓获黑恶势力“保护伞”的故事。影片本质上是一个以扫黑为主旋律展开叙事的电影,然而实际上,在影片中还穿插了对职业道德的思考、以家庭为本位中父母角色缺失所带来的后果以及小人物在时代裹挟中的无可奈何等问题。可以说,《扫黑·决不放弃》既在立意上做宏大叙事,又贴近生活,在镜头上做减法,用观众容易理解的镜头语言来展现故事。
  影片从官商民三条线进行交叉叙事,通过对比来进一步强化扫黑除恶的内在动因。矿员李海因欠黑帮头子曹小军一大笔债,不惜故意制造矿难来抵消债款,让安全员刘小满顺理成章地成为替罪羊,此乃扫黑第一因;近十年牢狱生活,刘小满母亲熬成白发,女儿刘满月误入歧途成为酒吧歌女,自己写的多封检举信却因警察和市长与黑帮勾结,最终又落入黑帮之手,以至于被逼投河自尽,此乃扫黑第二因;纸醉金迷,杀人放火者吃个饺子得三四个人伺候,过着常人难以企及的生活,而老实人却在生活的重担下被压得喘不过气,面临着支离破碎的家庭和日暮途穷的窘境,此乃扫黑第三因。通过对三条线的叙事,深刻揭露了官商勾结对平民百姓所带来的灾难,并推己及人引发观众对扫黑除恶的强烈共情。
  影片在细节刻画上采用了一定量的非语言镜头,却清晰有力的传达了镜头背后所要表达的价值意义。黑帮挟持刘小满后,镜头采用手机录像的形式来呈现画面,泛黄的色调、全家福上鲜红的叉号,为观众营造出了扑面而来的窒息感,这种隐喻手法的使用也为刘小满之后跳河自尽埋下伏笔;不仅如此,影片在叙述李南北和同门师兄段毅命运走向的时候也采用了象征的手法,没有大吵大闹,也没有刻意在情节上加上一段两人拜师学艺发生冲突的背景故事来强行制造反转,仅仅从两人“擦车而过”、相视无言,驶向反方向,便释放出两人之间要么你死、要么我亡的信号,同时也推动着扫黑除恶行动进入终章。这些镜头的采用并不刻意地运用语言来推动故事的发展、带动观众的情绪,反而另辟蹊径,用极少的叙事篇幅为观众留下最深的观影印象。
  主人公形象塑造的贴近现实生活,生动映射片名。电影名字叫《扫黑·决不放弃》,而主人公李南北一开始却总是想要放弃,“咱都平平安安的,平安是福”“专案组就算扫得了小鬼,那阎王呢?”寥寥几句台词就将李南北的人生信条展现在我们眼前,一个小市民思想的人物形象跃然在屏幕上。乍一看,这个角色好像充满着离经叛道的色彩,一言一行都不像一个警察的模样,然而,随着剧情的层层深入,却发现这个角色的内在思想十分契合电影主题。伴随着人物成长,李南北的想法逐渐发生转变,当接近三十年的友谊成为博弈的筹码、当市长和副局长成为扫黑路上的拦路虎、当黑帮一次又一次无情的追杀袭来,李南北也没有再动摇过自己扫黑除恶的决心,坚持“在一条道上走到黑”,真正活成了理想中的自己,和影片的大旋律交融在一起。
  影片从英雄成长的角度出发,彰显了正义与执着对个人在向上生长方面所起到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一名父亲,李南北会因为孩子上学的问题四处奔求,也会因为家庭原因担心受到黑帮的打击报复;而身为一名警察,当不公与欺凌砸向一名普通人时,他会奋不顾身的挺身而出,用正义去捍卫每一个人的权利,把执着贯穿于每一次的行动之中。主人公前后态度的转变不仅是推动剧情纵深发展的转折点,更将一个普通人面对困境和危险时所经历的心路历程完整的展现在观众面前。影片通过李南北这个人物形象折射到现实生活之中,告诉我们英雄的诞生并不是凭空而来,其背后要面临多次的自我否定和思想挣扎,而当陷入迷茫之时,不忘初心、坚持到底才能照亮漫漫前路。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李南北的华丽蜕变除了抚心自问,还深深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徒弟俞青对警察事业有着一腔热血,作为李南北的左膀右臂,俞青无论是在说还是在做上都起着“助推器”的作用,他会在李南北最初放弃加入专案组时规劝他,也会在李南北遭遇危险时为他挡下致命一枪,他的存在真正触动了李南北的心弦;刘小满坚持写举报信,哪怕最后被黑帮威胁,他也用跳河来做出最后无言的反抗,而不是向黑恶势力妥协,他深知,自己的死亡会带来警方对案件更高度的重视。这两个配角的故事线紧紧环绕着“决不放弃”的主题,在通过补充副线丰满李南北人物形象的同时,更对李南北的成长有着深刻的推动作用,坚定了李南北和黑恶势力“死磕到底”的决心,让影片“决不放弃”的理念贯穿始终,并由此超脱“扫黑”这个框架,上升到价值观层面。
  电影《扫黑·决不放弃》在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上无疑是可圈可点的,它打破了观众对扫黑剧的刻板印象,镜头把握的松弛有度,在犯罪悬疑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喜剧的元素,这种恰到好处的留白不仅没有破坏故事节奏,反而为观众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空间。美中不足的是,由于影片叙述的支线较多,所以也受到观众的一些诟病,诸如“反转来的太生硬”“幕后BOSS抓捕的情节太过潦草”等等,让人看完总有一种刚进入状态就匆忙结束的感觉。但是从出发点来讲,影片将扫黑和品格、亲情和友情、资本和命运勾联在一起,雕刻出一副将喜剧和犯罪共生于一体的作品,可以说是一个大胆创新的行为。现下,我们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评判作品,未来,我们希望扫黑题材能够有更新颖的展现形式,力求在观众和作品之间画出一个更大的同心圆。
发布日期:2024-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