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破解“乱停放”,各方出真招
共享单车齐整了!
文章字数:1,544
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观众了解共享单车和电单车等低碳出行方式。李鑫 摄
  助力市民通勤“最后一公里”,共享单车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然而,占道停放、清运滞后、想骑没车骑、坏车满大街等问题也一度成了“老大难”。如今在各方努力下,共享单车停放越来越有序,治理越来越精细。不少市民表示,共享单车齐整了,大伙儿骑行意愿更高涨,绿色出行才能真正顺畅顺心。
  如何让共享单车文明“归位”?有关部门、企业和用户都作了哪些努力?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多措并举 单车停放更有序
  傍晚时分,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路地铁站D口,共享单车运维人员小赵正将一辆歪歪斜斜停放在路边的单车搬入专属停车区。“以前早晚高峰,横七竖八的单车能堵住大半条路。自从设置了专属停车区,配备了专门的巡查和运维人员,再加上市民自觉意识增强,车辆摆放整齐多了,大家用车也更方便。”他说。
  “共享单车满足了市民出行需求,我们采取疏堵结合方式,在方便市民出行和解决治理难题上找到平衡点。”北京市东城区北新桥街道办事处城市管理办公室科长苏逢君告诉记者,辖区已组建包括综合执法队、社区工作者、保安人员及志愿者等在内的巡查队,建立了一个上百人的工作群,一发现单车乱停放造成道路堵塞,就通知企业运维人员进行清运。“此外,我们还发挥网格化管理‘神经末梢’作用,每个网格配备监督员,随时随地监测单车停放情况,辖区内单车停放秩序明显改观。”
  2023年8月,北京市启动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车专项治理“百日行动”,很快见到效果。9月,北京共享单车骑行量环比8月增长3.84%,投诉量环比8月下降23.9%。
  为了更好规范共享单车停放者的行为,郑州、武汉、福州等多个城市采用建立限制骑行名单方式规范用户停放行为。比如,郑州市规定,一个自然月内在重点区域违规停放5次以上的用户,会被纳入联合限制措施名单,次月5个自然日内不得使用所有品牌的共享单车。
   企业发力——单车治理更智能
  共享单车数量庞大、流动性强,不能仅靠政策规范和部门执法,单车企业也在探索解题良策。
  “美团单车在全国各运营区域配有运维团队。单在北京就配备超千名运维人员,根据区域车辆多少,按比例分配人员。”美团单车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运维人员通过动态巡查,对所在区域单车停放进行管理。
  为引导用户规范停车,企业技术手段不断“上新”。其中,“入栏结算”技术是主要手段之一——借助定位系统,用户停车时,共享单车APP会引导其将车辆停放到指定区域,如未在该区域停车,则无法落锁和停止计费。
  哈啰单车有关负责人介绍,过去几年,哈啰单车通过其智慧系统“哈啰大脑”,实现智能规划、智能调度、智能派单等全链路运营决策智能化。“哈啰在后台采集车辆定位信息,获取单车实时位置和行动轨迹,通过对这些大数据进行运算,就能提前精准预估骑行需求,并向路面运维团队发送‘填补特定区域车辆需求缺口’等指令。”
  共建共治——出行环境更畅通
  记者近日在北京市区随机采访多位路人时发现,用户未将车辆停在指定区域,有的是因为停车点难找,有的因时间不够来不及到指定地点停车,还有的图方便骑哪停哪、不在意支付调度费。一位市民直言:“我家附近有条地下通道,经常有人在下坡后,不想爬坡骑车,就把车扔在地道中。”
  怎样更好实现对共享单车的管理?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研究员刘超表示,共享单车治理的关键在于共建共治,政府要加强规则引领、强化监管责任,企业要落实主体责任,公众应遵守基本行为规范、摒弃不文明交通陋习。通过多方联动,破解治理难题。
  “解决共享单车乱停放问题,可采用‘腾地、规则、协商’三步工作法。”上海市普陀区宜川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诸葛振表示,通过道路改造为共享单车释放空间,设置“慢行优先”等规则引导用户习惯,搭建政府、社会、单车企业及清运公司多方共商平台,可有效规范单车停放秩序,营造更好出行环境。 宋爽
发布日期:2024-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