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三彩院落模型
从一座院落看唐人的生活起居
文章字数:1,469
三彩院落模型。 陈志涛 摄
  雄伟的宫殿建筑,往往被视为唐代国力雄厚的有力证明。除此之外,唐长安城还有布局严谨的里坊,以及构造精巧的园林、舒适安逸的宅院。
  唐代的典型住宅建筑是怎样的布局?身处其中的古人,在这样的院落中怎样生活起居?唐人对于理想的居住环境,又有哪些期盼?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近西安博物院收藏的三彩院落模型,聆听有关唐代民居的故事。
  模型里的唐人起居空间
  1995年,考古人员在西安市长安县灵沼乡(今长安区灵沼街道)发现了一座唐墓,出土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三彩院落模型。
  “这套三彩院落模型是一座长方形两进院落,由8座房屋模型组成。院落内,沿中轴线依次排列着门厅、厅堂、后室等建筑,东西两侧各有3间厢房,中间的厢房较为高大,两侧的略小。”近日,西安博物院教育推广部教育专员冯梦介绍。
  此外,庭院内还有3件侍从俑、12件动物俑。侍从俑头戴幞头帽,身穿圆领长袍,腰系带,拱手站立。动物俑有鸡、鸭、狗、骆驼等形象。“鸭子”或站或卧,或前视或回首;“狗”作蹲卧状,侧首远视;“鸡”伸颈站立,为打鸣状;“骆驼”在院内俯首进食。它们动作不一,姿态各异,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
  “通过这套三彩院落模型,我们能直观地了解到唐代住宅建筑的特点。”冯梦说。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门厅、后室、大厢房,还是厅堂和其余厢房,所有房屋的屋顶均采用了悬山顶样式。“古人对建筑有一套严格的等级观念,即便是富裕家庭,也不能在盖房这件事上任性。因此,专家推测,三彩院落模型可能是唐代普通官员或富商住宅的象征。”冯梦说,结合三彩院落模型的后室面阔3间、东西两侧各3间厢房等布局,可以进一步印证这一判断。
  院落里的建筑规划理念
  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三彩院落模型并不多见,仅在西安、铜川、山西长治等地的唐代墓葬中出土过寥寥数件,且均为仿木构建筑模型。中国古代的木构建筑是一种古老的建筑体系,唐代又是木构建筑发展的高峰之一。然而,由于历史的变迁和木结构不易保存的缺点,这些传统建筑大多没有保存下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三彩院落模型为我们直观地了解唐人的起居空间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冯梦说。
  目前考古发现的几件三彩院落模型均为典型的唐代庭院布局。虽然院落的单体建筑数量有多寡之分,但总体来说,院子的基本格局大致相同,呈现出“中轴线对称布局”的特点。
  在这些模型中,主体建筑位于中轴线上,附属建筑侧立两旁,左右对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封闭式建筑群,成为唐代庭院布局的典型代表,是当时住宅流行样式的缩影。
  从目前出土的几件三彩院落模型来看,部分更为高级的唐代庭院还在此建筑布局的基础上,配备了方亭、水井、马厩、箭靶等附属设施、器具,甚至建造了假山、水池等景观,反映了唐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对理想家园的想象和追求。
  文物里的唐代社会风尚
  在唐代,能够烧制三彩器的地方并不罕见,就唐长安城附近而言,主要有醴泉坊三彩窑、铜川黄堡窑等。
  将多组三彩院落模型进行对比后,结合其半敞开或完全敞开的房屋结构、内部陈设,考古专家还发现,三彩院落模型也许并非是唐代工匠对现实庭院的直接照搬,而是依据相关设计图纸进行二次加工的产物。
  部分唐代高等级官员在营造宅院之前,会让人绘制施工图纸,详细了解整个院落的布局以及每个房间的作用,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这些宅院建成后,往往会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标杆。正是在这种社会风尚的引领下,民间可能出现了临摹、售卖宅院图样的生意,且在建筑明器中有所应用。
  “今天,我们对唐代宫廷建筑的了解相对比较充分,但对于唐代住宅的认识还相对较少。这些模型,成为我们了解唐代民居建筑艺术的重要窗口。”冯梦说。 陈志涛
发布日期:2024-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