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南刘保柱:倾心谱写茶业事业新篇章
文章字数:1,566

雨后初晴,碧空如洗,盛夏的商南县万亩茶海公园群山环翠、茶香氤氲。在这里,由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投资兴建的“双山茶叶综合体”引人注目:生产线上,先进的生产设备运转有序;茶博馆里,商南茶文化、茶历史的讲解引得游人思索回味……
近日,“双山茶叶综合体”作为商南县重点项目之一,接受了商洛市重点项目观摩团的观摩、检阅,获得了好评。而这些,离不开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经理刘保柱的辛苦与付出。
“建基地,我一刻都没等!”
2016年,53岁的刘保柱从“茶奶奶”张淑珍的手里接过接力棒,出任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经理。“当时想的是在退休前要干成三件事,一是建一座规模不小的茶叶基地;二是打造一条行业领先的标准化生产线;三是开发茶旅融合等新业态。”
方向明确的刘保柱,上任之初的第一件事便是选地征地,建一座面积更大、标准更高的茶园。他利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带领研究团队一步一个脚印,走遍了城关、富水、试马等镇办的大部分山坡沟谷,深入考察气候、土质、日照、水源等自然条件,最终,在富水镇油坊岭村建成无性系良种生态茶园3000亩。
“经过不断地研究、比对和分析,我们发现油坊岭及其周边山坡上的沙土壤是由片麻岩风化形成,富含锌、硒等茶树生长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刘保柱介绍,截至目前,公司已经带动了县内12家重点茶企在油坊岭、茶坊、王家庄等村域集中连片建设生态茶园2.8万余亩,打造成吸引无数游客休闲打卡的万亩茶海公园。
在发展过程中,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积极探索“三变”改革,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将农民捆绑在产业链上,走出了一条山上建基地、山下深加工、山外拓市场,集工贸、产供销一体化的发展新路子。时至今日,油坊岭及周边村域家家户户种茶树,小小的一片茶叶成了群众小康路上的“黄金叶”。
“建生产线,没想到越做越大!”
“随着这几年不断发展,我们不仅建成了陕西省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工艺最合理的数字化、智能化茶叶生产线,同时还有空余精力,于是我们决定干脆建一座集加工、仓储、培训、检验等功能于一体的‘茶叶综合体’。”
这座矗立于双山茶叶品鉴中心东南侧、占地10余亩的两栋三层建筑就是刘保柱口中的“双山茶叶综合体”,该综合体于2023年开始建设,当前,茶叶清洁化加工厂和茶叶仓储包装楼工程主体已完工,生产线设备安装调试全部完成,同步还建有仓储库房、教研培训中心、审评室、检验室和茶叶营销展示平台等,引领示范带动区域茶叶产业化发展。
“我们按照‘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的思路,精心规划建设,6月份,茶叶清洁化加工厂投入使用,每天可加工绿茶鲜叶3000公斤、炒青鲜叶5000公斤,茶叶博览馆同步对外开放。”望着已经投入使用的加工厂,刘保柱喜悦的眼神中伴有一丝难掩的疲惫,回望这两年,这位年过花甲的公司“掌舵人”无疑十分辛苦。
刘保柱说:“下一步,我们将努力把‘双山茶叶综合体’打造成为商南县乃至陕西省的标准化茶叶研学基地、教育培训基地,实现商南茶产业融合发展。”
“发展新业态,谁说是不务正业?”
“产业‘兴’得益于业态新,我们按照茶旅融合的思路,完善茶园现代农业设施,增添旅游、茶文化元素,增强乡村旅游的体验感,推动产业链条延伸,吸引更多人来旅游的同时,了解商南茶历史、茶文化。”
据刘保柱介绍,除了今年6月份投入使用的“双山茶叶综合体”外,公司近年来还在附近配套建成现代化茶楼1座、静雅自助品茶室4间,配合产业路、步行道建设,做好绿化亮化,让茶园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两季有果,成为游客旅游研学、休闲康养和沉浸式体验采茶制茶的最佳目的地。
“我没有把接待看成负担,而当成了一种机会,虽然每天的接待工作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我从来不觉得这是‘不务正业’。媒体、同行、游客听了我们的介绍,就对商南茶有了了解,才会对我们支持,扩大品牌宣传。”看着郁郁葱葱、美如画卷的茶园,刘保柱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通讯员 李行
发布日期:2024-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