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业了,到西部去!
文章字数:1,609

近日,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省人社厅、共青团陕西省委联合主办,长安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14所高校承办的2024年陕西高校毕业生西部基层就业出征仪式在西安、渭南等地举行。又一批学子以青春之约,接力西行。
扎根西部,筑梦青春。近年来,陕西省实施“特岗教师”“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增强毕业生的使命感,引导和鼓励更多毕业生服务西部大开发。
2021年至今,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就业人数占已就业毕业生总数的近60%,2023届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就业人数占已就业毕业生总数的76.87%。
我和西部有个约定
近日,在陕西师范大学2024届学生毕业典礼上,校长游旭群为赴西部12省(区、市)及海南省基层就业的毕业生代表授旗。今年,陕师大有3602名毕业生选择去西部就业,其中541人奔赴基层一线。
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部属师范类高校,陕师大建校80年来为国家培养毕业生50余万人,近30万名毕业生服务西部教育事业,70%以上的公费师范毕业生坚守在西部基础教育一线,为西部教育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离校前,即将回到家乡从教的汉中姑娘张泆雯漫步在陪伴自己4年的陕师大校园,专门拍摄了学校喷泉广场水幕墙上亮闪闪的16个大字:“人民教师无上光荣”“西部红烛 两代师表”。
2003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以来,西北大学累计招募“西部计划”志愿者279人、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93人。志愿者在“小我”融入“大我”中见初心,在深入基层实践中长本领,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建新功。
把根扎在西部
情系“三农”勇担当,奉献基层有作为。近3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单位就业毕业生中74%服务于涉农行业,44%扎根西部,为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2011年,陕师大毕业生赵海龙选择到青海任教。2020年,赵海龙决定到海拔更高的艰苦地区工作。“我要把根扎在西部!”现在,心怀理想的赵海龙已成为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第一民族中学的校长。他提出“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办有温度的教育,让孩子栖居在故事里,行走在诗意里”,赢得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平均海拔4200米的高原,冬天格外寒冷。赵海龙坚持住在学校的宿舍、吃在学校的食堂,起早贪黑是他工作的常态。
今年的毕业典礼上,赵海龙作为陕师大第十一届杰出校友回到母校。和他一同回来的5位杰出校友申承林、郭富斌、张永宏、敬鳗力、王晓明,都是特殊教育和西部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
谈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工作体会,赵海龙说:“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是幸运的,看到高原的孩子们一天天进步是幸福的。所有的这些,都让我无比充实。”
为西部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人们常说,一辈子总要去一趟西藏。”西北政法大学2016届毕业生陈莎莎说,自己大四时就向西藏投出了求职简历。
“在西藏的日子充满挑战,也带给我前所未有的满足。”陈莎莎说,“赴藏工作的这段日子,我感觉格外美好!这里的一切,一定会成为我人生中独一无二的风景。”
西北政法大学建校80多年,18万余名毕业生中,有一半以上留在中西部工作。近5年,西北政法大学有315名毕业生到新疆、西藏工作,为西部建设作贡献。
同样,在陕师大,“西部红烛 两代师表”贯穿着学校的各个历史时期,蕴含着一代代陕师大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奉献,熔铸着一代代陕师大人教育报国的铮铮誓言。
“每次畅想自己未来会在美丽的西藏教学,我的内心就感到踏实又充满力量。”陕师大学生徐一坤即将奔赴西藏,成为一名物理教师。“我相信自己能克服困难。我会争取成为一名物理竞赛教练,为西藏物理学科竞赛作出自己的贡献。”徐一坤说。
“我的许多高中老师都是从陕师大毕业的。高中时,我就下决心一定要考上这所大学,成为一名教师。”2022届公费师范生黄镇毕业后回到家乡,在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实现了自己的教师梦。
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150余名陕师大毕业生奋斗在基础教育一线。
在成立仅10年的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60余名陕师大毕业生怀着对教育的赤诚甘愿奉献。
……
还有很多学子,为了一句承诺,扎根边陲一生。 吕扬
发布日期:2024-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