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浅谈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旅游景观的应用
文章字数:1,722
  一、 中国传统建筑的总体特征
  1.以木构架为主的建筑特点
  木构架建筑是我国传统建筑中历史最悠久,使用最广泛的建筑形式之一。木构架建筑最常见的类型为: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抬梁式。抬梁式结构坚固耐用,构造出相对较大的空间,适合宫殿、庙宇等建筑。木构架建筑的代表作有北京故宫、北京天坛、五台山佛光寺、孔府建筑、应县木塔等。
   2.和谐对称的空间秩序
  中国传统建筑从古代都城、宫殿、坛庙、陵寝到民居都构造出和谐有序的建筑空间美,布局严格遵循“中轴为主,两边对称”的原则,即以主体建筑以中线为轴依次展开,两侧建筑为次要建筑,保持对称形制,整体布局显示出对称美,均衡美。这种布局的推崇,一方面受视觉美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天人合一的思想的影响。
  3.严格的等级观念
  中国传统建筑等级制度森严。这种制度始于周代,终于清末,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制度之一。中国传统建筑在屋顶、台基、色彩和彩画等诸多方面都有严格的等级差别。以装饰彩画为例,明清时期从高至低大致是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这类等级规定,社会各阶层的人都必须严格遵守,不可越级使用。
   4.丰富的精神寄寓
  我国建筑历史源远流长,建筑成为借物言志的载体,传统建筑饱含丰富的精神寄寓,是物质和精神审美的双重合一。如数字,在中国古代也是寓意丰富的传统文化符号。北京天坛的祈年殿中,内四柱和外十二柱分别象征四季和十二个月,也暗合了祈年殿用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建筑功能。
  二、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旅游景观中的应用
  在旅游景观中,对传统建筑元素进行改造、提炼,运用到建筑设计之中,使景观既具有传统文化特征,也具有现代气息。一般应用方法有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
  所谓直接引用是指在旅游景观设计中直接采纳和运用传统建筑元素,使建筑风格与环境氛围融为一体。特别是在一些古建筑为主体的旅游景区中,将传统建筑元素直接引用进新建筑中,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例如西安的慈恩寺,著名建筑设计师张锦秋先生在扩修三藏院时就完全按照唐代建筑工艺和风格,恢宏的庑殿顶展现出皇家寺庙的气势与威严,白墙、红柱和朱门显现出盛唐寺庙的古朴气息。三藏院与慈恩寺古建筑浑然一体,是直接应用的典范。
  所谓间接引用法是指在旅游景观中新建的建筑中间接引用一些传统建筑元素,具体有以下三种不同形式:
  (1)拆分重组。
  即对传统建筑元素进行拆分重组使其融于新建筑中。其中拆分是条件,重组是目的。这样的手法打破传统建筑原有组合方式,赋予传统建筑元素新的活力与生命。如西安曲江寒窑遗址公园中的寒窑古院采用了传统建筑元素中窑洞和楼阁相结合。寒窑古院为上下两层,依楼梯而上的二层“茹苦洞”为楼阁样式;下层有两个窑洞,体现出渭北平原的窑洞特点,与秦腔戏曲中《别窑》(王宝钏斟酒送别丈夫薛平贵),《探窑》(王夫人来窑洞探望王宝钏)经典情景相吻合,这些景区建筑抓住阁楼和窑洞的特点因地制宜,用建筑烘托王宝钏的坚贞,讴歌了千年传诵的爱情故事,凸显出主题公园的爱情主旋律。
  (2)抽象变形
  抽象是指对传统建筑元素进行提炼,使其以几何形象呈现;变形是对传统元素进行缩放和转化角度,使其以“形变而神存”的形式呈现,凝练了神韵,强化了特征,使形象更鲜明。如西安世园会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的广运门。广运门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基础,又以自然木材和花岗岩石为点缀,这种抽象变形的大门是对我国传统建筑中土木框架的高度提炼,使传统建筑元素焕发出新的活力。
  (3)与现代元素结合
  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材料,与现代城市功能相结合,增添了建筑本身新的观赏性,也使景区建筑的功能更加丰富。如西安世园会的长安塔。长安塔沿用唐代楼阁式方塔,气势古朴恢宏。建筑材料中选用银灰色不锈钢和玻璃,整体看长安塔晶莹剔透如水晶塔一样。长安塔有最坚硬的骨架,也有最玲珑剔透的身姿,白昼中它最具质朴古风,夜晚里它是长安城最璀璨的星。长安塔将传统和现代有机平衡,成为了西安新的地标性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阐释着中国特有的建筑美,将我国优秀的传统建筑元素应用到旅游景观中,既继承和弘扬了传统建筑文化,又满足了景区建筑特色化的需求。如何在旅游景观中更好地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国传统建筑元素,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蔡雯 西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杨欣莹 华中师范大学
发布日期:2024-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