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韵新貌传承与创新并行的魅力之地
文章字数:1,751

7月24日,记者跟随2024全国经济媒体巴中行调研采访团踏入四川巴中恩阳古镇,这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古镇,在时代的洪流中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韵味,同时又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恩阳古镇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地处成都、重庆、西安三角中心,距巴中市中心城区8公里,1小时通达广元、汉中、达州、南充,3小时通达成都、重庆、西安,与恩阳机场和汉巴南高铁恩阳站相邻。
据恩阳古镇党工委书记冯菊华介绍,恩阳古镇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是川东北重要的水码头和物资集散交易中心,是米仓古道上最繁华的集镇。古镇现有四川省规模最大、成片保存最完好的明清时代古建筑群,堪称川东北民居艺术精品。还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腹心地带,1933-1935年期间,红四方面军在恩阳建立县苏维埃各类行政机构,现有各类遗址5处、旧址8处、石刻标语数10处,均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独特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优势和繁荣的商贸物流,涵养了恩阳人民淳朴善良、热情好客、包容并蓄的性格,各地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建筑文化、商贸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多种文化在恩阳古镇都可以找到。”冯菊华笑着告诉调研采访团的记者们,现在只要游客到巴中,就形成了一种趋势,看自然景观去光雾山,看人文景观到恩阳古镇。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恩阳古镇不仅保存了大量古建筑和历史遗迹,更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恩阳古镇见证了红军长征的辉煌历史。如今,这些红色遗址已成为古镇的宝贵财富,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瞻仰和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恩阳古镇在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也注重创新发展。为传承红色文化,在古镇核心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修缮维护古建筑和古民居2万余平米,投入资金0.4亿元;实施红色研学展陈项目,维护提升红军经理处、革命法庭、县委大院三个点位,面积2300平米,投入资金0.15亿元。为完善景区功能,实施古镇片区PPP项目,新建北入口游客中心、市民广场、起风廊桥、花间堂酒店及配套设施,改造提升米仓文化街,修缮维护大栈房、胡家大院、万寿宫,新增船说演艺项目,共投资8.9亿元;恩阳古镇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工程一期,新建房屋面积4200平米,提升商业街区氛围1公里,投入资金0.15亿元。为提升景区品质,配套建设锦江酒店,开发建设龙舟公园、登科公园、米仓文化遗址公园。本届恩阳区委、区政府紧盯巴中市委文旅康养首位产业发展定位,按照区委“23456”发展思路,突出“景区品牌化”发展理念,梯次推进古镇保护与利用工作,坚持“一街一特色”,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先后引进中交良业、西旅集团、华住集团、陕西袁家村等国内知名文旅企业,建成红色街区一条、川陕渝特色小吃街一条、露天坝坝茶一条街,成功创建省级高品质示范步行街。据统计,旅游人数从2020年的180万人到2023年的536万人,带动旅游收入从2020年的15.1亿元到2023年的49.13亿元。
在古镇的街头巷尾,记者看到,许多老屋被改造成了特色民宿和商铺,传统的手工艺品和美食成为游客们的最爱。这些变化不仅为古镇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还遇到了许多热情的当地居民和游客。他们纷纷表示,恩阳古镇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地方,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现代化的设施和服务。他们希望古镇能够继续保持其独特的韵味和特色,同时不断创新和发展,成为更加繁荣和美丽的旅游胜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调研采访结束采访团来到古镇品尝了当地著名的“恩阳十大碗”。恩阳十大碗菜品共16个,包括10个主菜和6个辅菜(当地民间称为“吊角菜”)。主菜有鸡、鱼、酥、虾米、凉菜、肘子等,辅菜则有酱排骨、油炸猪肝、小酥肉等。菜品丰富、独具特色、制作精细、味道独特、分量十足,满足味蕾、文化体验,感受传统,这种半荤半素的搭配,不仅让菜品在口感上更加丰富多样,也体现了恩阳当地人对食材的巧妙运用和搭配。这不仅仅是一顿美食的享受,更是一次对地方文化的深度体验。不仅品尝到了美味的菜品,更感受到了恩阳古镇的文化魅力。每一个来到恩阳古镇的游客,都应该去品尝一下这道传统的美食,感受它带来的味蕾和文化上的双重享受。
总之,恩阳古镇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探访和体验。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也可以享受到现代化的便利和舒适。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恩阳古镇将会更加美丽和繁荣。 本报记者 杨勇
发布日期:2024-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