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远山花开》
山村留守儿童的心灵救赎与成长之旅
■张馨予 张悠哲
文章字数:2,676

  电影《远山花开》改编自青年作家王洁的小说《花开有声》,由西安嘉方影视有限公司出品,刘全玮执导,王洁、马秀华编剧。影片讲述了来自江苏南京的支教老师刘晓慧与秦岭深处的陕西大麦村里一群留守儿童之间关于爱和成长的故事。该片将镜头对准乡土中国、基层教师与留守儿童,呈现出中国农村转型之路上人们的内心世界,是一部有温度、接地气,情感真挚朴实,地域色彩浓厚,现实意义与文艺气息相结合,思想内涵与艺术价值相统一的优秀作品。影片上映后收获了观众的赞誉,获得第四届北京国际儿童节金华奖、第21届成都儿童电影周“最受儿童喜爱的影片”奖、陕西省2022年重大文化精品项目,亮相第9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并受邀参加第35届国际儿童和青少年电影节,代表中国优秀儿童影片进行展映。
  《远山花开》是一场心灵的救赎之旅。刘晓慧为摆脱音乐家母亲离世的痛苦,申请去秦岭深处的大麦村小学支教,在任课期间,她被名叫张承峰的学生吸引了注意力,同时她发现夜间偷偷弹钢琴的人就是张承峰。大麦村的留守儿童张承峰自母亲去世后便不再开口说话,将自己封闭起来,只在夜间敲击着钢琴键,用钢琴发出的声音排解内心的寂寞与悲伤。为了帮助张承峰走出阴霾,重新开口讲话,刘晓慧制定了一系列计划,在引领张承峰走出困境的过程中,她也实现了自我救赎,整部影片充满着治愈的温情。
  影片关注社会快速发展下山村发展的落后性,聚焦于山村留守儿童,以人民立场为根本充分关注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不易。影片开场,导演运用长焦镜头拍摄乡间散布的羊群和重峦叠嶂的大山,山村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偏远孤僻、与城市隔绝的特点被展露无遗,展露出山村儿童生存空间的闭塞。影片的基本色调为低饱和度的暖色调,呈现出山村质朴厚重特点的同时给人温暖的感觉,与影片关爱山村留守儿童内心世界的主题相呼应。编剧王洁说“文学其实就是写人,写鲜活的人,写心里有温度有感情的人。”“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内心都是封闭的,他们最需要的是倾诉……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打开心扉,吐露心声,如花朵一般绚烂地绽放。”大麦村小学的学生都是父母去城里打工的留守儿童,家庭情况好一些的由爷爷奶奶照顾,家庭情况差一些的例如付圆圆,还要照顾弟弟和爷爷,孩子们在刘晓慧到来之前甚至没有一个固定的地方写作业。一些物质方面的不足可以弥补,但父母在孩子成长阶段的缺失而带来的影响却无法弥补:张承峰的父亲在孩子失去母亲、最需要陪伴的时候缺失,使之不愿与外界交流;付圆圆的爷爷不幸离世,父母没能第一时间赶回,她只能独自照顾弟弟,将苦痛向老师悲诉;王明明的父母都在胶带厂工作,他的衣服上、帽子上都贴着胶带,体现出他对父母的思念,影片中,在刘晓慧的鼓励下,他第一个向大山喊出自己的愿望:“爸爸妈妈你们快回来!我想你们了!”接着大麦村小学的孩子们一遍又一遍哭着向大山喊出自己对父母的思念,让人看到了他们弱小的身体里隐藏着的渴望关爱与慰藉的心灵。
  钢琴作为整部影片的核心线索,将人与人之间的内心连接起来,钢琴充满无限关怀和温馨的画面传达出电影温暖的艺术情怀。刘晓慧教授张承峰乐理知识,在夜间手把手教他弹奏钢琴,夜晚昏暗的杂物间中,明黄的灯光照亮他们的身影,师生二人的内心世界渐渐向彼此敞开,两人在琴声的互相交流中释怀母亲去世的痛苦,两颗孤独悲伤的心不断被救赎。影片末尾,在大麦村小学即将合并之际,面对升学压力,刘晓慧坚持让孩子们参加合唱比赛,通过这场比赛,孩子们来到了愿望中的大城市西安,他们的表演之路虽有坎坷,但关键时刻张承峰克服了心理障碍,放弃弹奏钢琴,拿起话筒歌唱,为同学争取了上台的时间,弹奏钢琴的人也变成了刘晓慧。优美的琴声与清澈的童音响彻在舞台上,“牵挂一如既往,爱已常驻我心房”映射着山村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对孩子们心灵的滋养,“雀鸟无人欣赏,也要展翅高飞翔”,展现出孩子们奋发向上的精神。音乐最能使人共情,山村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借着音乐唱进了观众的心中,令人动容。
  山区留守儿童精神面貌和学习环境的提升离不开干部群众和支教老师的辛勤付出,他们持续探索、自我提升,为孩子们更好的明天不断努力。影片通过马校长和支教老师刘晓慧之间教育观念从冲突到融合的过程,展现了他们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面貌和感人事迹。影片伊始,马校长的陕西方言与刘晓慧的普通话形成了对比,暗示了二人教育水平的不同,为二人教育观念的冲突埋下伏笔。马校长在影片初始是一位严厉到有些不近人情的校长,他事事以成绩优先,习惯体罚犯错的学生,刘晓慧认为孩子们需要引导和帮助,不能因成绩分出三六九等。马校长说“农村资源有限,要先紧着有希望的同学”,刘晓慧制止马校长体罚学生的行为,他却说“不学就打到学为止!”。但随着影片剧情的发展,刘晓慧从其他老师口中了解到马老师其实很爱他的学生们:他爱抽烟却为了孩子们把烟戒了,每天嚼茶叶,用省下的烟钱给孩子们买卷子;多次放弃调到县里、镇上的机会,坚守在大麦村,守护着这里的孩子;遇到不让孩子上课的家长,他挨家挨户去求家长让孩子上课,还用一个月工资换回被父亲送去养猪场养猪的四年级学生;走山路摔断了腿,他一边拄拐杖一边给孩子们上课……马校长几乎是在扮演着一个父亲的角色,虽然很爱他的学生,但为了孩子们更好的未来,他给自己树立一个威严的姿态,以起到敦促孩子学习的作用。他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英语,不是为了向他所说的那样退休之后去全球旅游,而是希望自己能在刘晓慧离开后还能教授孩子们一些知识。他为孩子们付出的努力感动着所有人,刘晓慧也理解了他一些过于严苛的教育行为,对马校长有所改观。张承峰的变化也让马校长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有所反思,在影片后段,王明明做错了讲过好几遍的数学题,他没有像以前一样抽打孩子的手心,而是牵起他的手,带他再讲几遍。不仅王校长有所改变,刘晓慧也在不断成长变化。从刚到乡村时走在地里会被泥巴绊住、面对旱厕的羞赧,再到熟练地扫地喂鸡、和张承峰一起爬到树上眺望远方,她已经完全融入到了乡村的生活,代表着她已经成为了远山的一部分。这些变化都是他们为了孩子们更好的学习生活而付出的努力,让人感动。
  《远山花开》讲述了乡村留守儿童的生命困境,却没有拘泥于苦难叙事,而是通过朴素又艺术化的表达,呈现留守儿童和山村教师的精神世界。影片初始张承峰时常站在树上眺望远方,他就是“远山”的一部分,影片结尾张承峰作为音乐老师为孩子们弹奏钢琴的镜头准确的点明了影片标题“远山花开”,随着这朵花的盛开,这场心灵的救赎与成长之旅迎来了圆满的结局。正是这朵花的盛开,让我们坚信,只要基层干部和乡村教师不断的灌溉滋养,远山花开的美好会一直传承下去。
发布日期:2024-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