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打造消费新场景 拥抱数字化转型
家具业呈现“年轻态”
文章字数:1,539

  戴上VR眼镜,挑选定制家具方案;使用“智造”设备,设计图纸快速变为家具实物;借助跨境电商,大件家具加速漂洋过海……近年来,家具设计、生产、销售等各环节持续焕新升级,家具业呈现出“年轻态”。
  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屠祺向记者表示,家具企业瞄准消费新需求,推进数字化转型,加速拓展海外市场,使家具产业保持发展向好态势。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规模以上家具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2529.1亿元,同比增长5.9%;实现利润总额108.1亿元,同比增长18.5%。
   聚焦消费新需求
  通过产品创新,家具企业持续满足、激发消费新需求,让传统行业焕发新活力。
  河北省霸州市是国内6个区域性家具行业特色基地之一。霸州市宏江家具有限公司创建于1995年,主要生产藤椅、秋千、吊篮等藤艺户外家具。“起初,公司生产的是‘大路货’,只能靠低价赢得市场。”宏江家具总经理田江向记者说。
  随着休闲度假游兴起,许多人选择来到酒店或度假别墅,在庭院里支起遮阳伞,与家人朋友品茶畅聊。宏江家具品牌设计研究院的设计师们发现,遮阳伞四周没有遮挡,遮阳效果和私密性不佳。于是,他们设计出“扭藤休闲凉亭”,用藤条编织成凉亭的围栏,既通风又能保护隐私。“根据市场反馈,凉亭不断迭代升级:安装太阳能光伏板,方便户外用电;安装智能灯,可通过手机APP操控……”田江说,这款凉亭已成为公司的畅销产品。
  近年来,家具消费市场呈现出诸多新趋势,为家具企业产品创新提供了方向。
  “大家居”消费概念逐渐流行。家居消费涵盖家电、家具、家纺、家装等多个领域,“大家居”模式就是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一体化、全场景家居消费解决方案。
  今年3月,海尔智家旗下品牌三翼鸟在山东省济南市开设了一家“超级体验中心”。在体验中心里,所有产品置于卧室、厨房等一个个场景中,展示的不是单一产品,而是家具家电融为一体的空间场景。通过智能设计程序,用户最快15秒便可生成一套“智慧家”方案。
  “年轻群体是家具消费主力,他们对消费便捷性和体验感有较高要求。”屠祺说,家具品牌不断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提升消费体验,比如在线上商城开通AR预览功能,通过社交媒体与消费者互动等。
  应用“智造”新技术
  近年来,家具生产企业普遍引进数智化生产流水线,推动家具制造向家具“智造”转变。
  在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的欧派家居AI工厂,全球订单24小时源源不断传送到“智能大脑”进行审图,经智能秒级排序后,订单被分配至欧派全国五大生产基地。
  生产效率提升的同时,降低差错率至关重要。在四川省崇州市明珠家具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板材也有了“身份证”。这个“身份证”是一个条形码。以前,分拣板材靠手写的记录或肉眼判断。如今,每块板材都有了条形码,由专门扫描仪进行扫码识别后,分门别类传送至不同的机器手臂进行分拣。
  “在分拣环节,单纯使用人工操作,出错率可能达到60%左右。采用智能化生产后,出错率降至3%-5%。”明珠家具信息化中心总监张浩说。
  “作为传统产业,家具产业近年来十分注重数字化转型。”屠祺介绍,在生产环节,企业利用数字化建设,优化生产流程,实现大规模柔性化生产;通过引入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等,实现供应链的高效协同和管理,从而实现物料采购、库存管理、物流配送等各环节效率提升。
  家具制造业转型,得到一系列政策支持。2022年8月,工信部等4部门发布的《推进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围绕研发设计、计划调度、生产作业、仓储配送、质量管控、营销管理、供应链管理等重点环节,推进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技术深度应用,实现需求敏捷感知、敏捷供应、精益生产、精细管理。”2023年7月,工信部等3部门发布的《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提出,强化数字赋能转型,支持制鞋、家具、家用电器等行业开展个性化定制和柔性生产,重塑产品生产新模式。 潘旭涛
发布日期:2024-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