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闻“汛”而动护安澜
——筑牢秦巴山区铁路防洪安全屏障
文章字数:1,126
  本报讯(实习记者 刘旸)在崇山峻岭、沟壑纵横的陕南秦巴山区,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安康工务段的职工们正以科技为翼,守护山区铁路的汛期安全。近日,在襄渝线下行423公里550米处的赵里溪3号隧道入口处,一台无人机腾空而起,对山体进行细致入微的检查,将山顶与沟壑的每一个细节尽收眼底。
  安康工务段,这个地处襄渝、西康、阳安铁路交汇处的关键枢纽,承担着1200余公里线路的养护维修重任。面对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特别是汛期频发的山体崩塌落石、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该段坚持“全员防洪、全年防洪、科学防洪”的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将人防、物防与技防紧密结合,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洪安全防线。
  “零容忍”态度,彻查防洪隐患
  在安康枢纽货车疏解线的一处防洪隐患治理现场,数十名施工人员正紧锣密鼓地作业,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轰鸣不止,现场一片繁忙。为彻底消除山体溜坍隐患,该段对护坡进行了全面加固,铺设空心砖、新增混凝土骨架,并新建排水设施,确保山体稳固,行车安全。
  安康工务段对防洪隐患采取“零容忍”态度,对汛前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整治,纳入防洪地点管理、日常维修及灾害预防工程等。同时,该段还加大科技投入,对雨量监测、异物监测报警等系统进行全面检修升级,确保预警信息准确无误,及时传达。
   “科技+”赋能,提升防洪效能
  在安康工务段安全生产指挥中心,VR实景模拟系统正发挥着巨大作用。技术人员通过VR系统,可以直观查看山体自然沟谷的排水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置潜在隐患。此外,该段还投用了防洪信息化系统,集雨量监测、看守定位、预警应对等功能于一体,实现了对防洪工作的精准掌控和高效应对。
  为实时监控防洪地点情况,该段制作了防洪地点检查二维码,安装在山体固定位置,便于后台自动分析、统计和动态提醒。同时,在防洪重点地点安装视频监控装置和异物侵限监测报警系统,确保司机在接收到报警信息后能立即停车避险。
  路地联动,共筑防洪安全网
  安康工务段深知,防洪工作不是孤军奋战,而是需要路地双方的紧密合作。该段积极与管内各市县水利、气象、防汛和自然资源等部门建立联络机制,共同会商研判自然灾害风险。同时,与铁路沿线乡镇、村组、建设单位建立日常联系沟通机制,通过发放宣传品、张贴宣传画等方式,公布铁路报险电话及奖励标准,鼓励沿线村民积极参与防洪工作。
  在近日的一次防洪演练中,当地村民覃建容通过应急电话迅速报告了水漫道床的险情,抢险工作随即迅速展开。这充分证明了路地联动机制的有效性和重要性。
  安康工务段将继续依托科技力量,深化路地合作,不断提升防洪工作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为山区铁路的安全畅通保驾护航。安康工务段将严阵以待,持续织密织牢汛期“防护网”,坚决打赢防洪防汛“硬仗”,确保秦巴山区铁路运输大动脉安全畅通。
发布日期:2024-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