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假上岸”伤害了谁?
文章字数:865
  近日,研究生录取工作尘埃落定。众多考研学子纷纷在社交媒体展示录取通知书,分享备考经历。然而,网上有不少考研经验帖漏洞百出:录取通知书是去年的、四六级考试考了80多分却“高分通过”、刷的题与考研专业不符……种种“假上岸”帖子鱼目混珠,蒙骗了部分不明真相的网友。
  “考研博主”发布“假上岸”帖子看似是虚荣心作祟,但实际上是为卖考研资料。部分经验帖往往会在结尾“揭晓真相”,以“过来人”的口吻推销课程和“自用笔记”。除了“假上岸”帖,还有“公务员笔试冲刺上岸笔记”“七天搞定高考知识点”等五花八门的帖子。这些帖子无一不是打着“上岸”的招牌,背地里却念着售卖课程的“生意经”。
  “假上岸”的“考研博主”往往有着离奇的备考经历。浏览这些帖子可以发现,“职高逆袭”“双非上岸C9”等字眼比比皆是。图书馆前的绚丽晚霞、五颜六色的精致笔记是“考研博主”“假上岸”帖的标配。然而,不少买到学长“高分笔记”的学子却发现,里边的内容不仅过时,而且知识点错误百出,不禁大呼上当。
  近年来,自媒体行业快速发展,“流量变现”成了一些人的“致富秘籍”。编造虚假信息、攫取流量红利的乱象屡见不鲜,既有“外甥在巴黎丢寒假作业”“网红被北大破格录取”这类虚假新闻,也有“水军”冒充用户在社交媒体上推荐产品、为电影刷评分。这类虚假内容看似无关紧要,却吸引了大量关注,扰乱了网络秩序,误导了社会公众,消耗了社会信任,危害性同样不可低估。
  今年4月,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开展“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的通知》,将“拼凑剪接网络视频图片,篡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以假乱真欺骗公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作为行动整治的重点之一。抖音、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均出台相应规定,加大对虚假摆拍信息的识别和清理力度,从严处置发布包括“假上岸”在内的虚假信息博取流量的账号。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有效打击了“无底线博流量”的行为。然而,打击虚假信息泛滥和博取流量的行为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维护一个健康、清朗的互联网环境。 王志辉
发布日期:2024-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