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下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
——榆林加速推进南部县产业振兴
文章字数:1,537
子洲中欧国际乡村振兴产业园一角。 李旭佳 摄
  近年来,榆林持续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瞄准制约南部县产业振兴的难点、痛点、堵点,精准施策,推动特色主导产业发展——
  在佳县,得益于“高科技”渗水地膜覆盖穴播技术,高粱苗长势喜人;在清涧县,山野中生长的野酸枣“变身”为高端功效性食疗产品;在子洲县,片片黄芪衍生出黄芪茶、黄芪咖啡、黄芪面膜等产品。
  “2023年,我们出台了支持南部县产业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若干意见,设立专项资金5亿元,支持南部县10个全产业链项目。2024年,设立支持南部县专项资金12亿元,第一批支持18个产业振兴项目,促进优势互补、发展互济。”近日,榆林市发展改革委区域中心主任赵红英介绍,榆林已初步探索出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路径,激活南部县产业振兴新引擎。
   擦亮文旅新名片
  位于黄河中游的佳县木头峪镇木头峪村是走西口重要的黄河水旱码头,被誉为“晋陕峡谷第一村”,至今仍保留着明清古建筑群。
  如今,这里依托旅游产业发展成为网红打卡地,文化展馆、特色民宿遍布其中。
  “每逢假期,我们的‘隐居山里’民宿生意非常好,日营业额达3万多元。”木头峪古镇景区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经营管理总监李浩楠所说的“隐居山里”民宿,由木头峪村的废弃窑洞改造而成,33间客房依山分布,与自然完美融合。
  木头峪村集特色商业、民俗活动、旅游服务于一体,开发了枣林生态园、露营帐篷、冬日戏雪乐园等项目。木头峪古镇景区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运营总经理马树玲介绍:“端午假期,景区游客量达到1.4万人次,总收入28.4万元。”
  “我们成功举办了黄河烧烤文化旅游节、夜游古镇等系列活动,2023年累计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综合收入达1240余万元。”木头峪镇镇长李韶敏介绍,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为推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佳县把康养旅游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深挖传统文化资源,并在沿黄河一线布局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文旅项目。
  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
  生长环境优、生长期在5年以上、药用价值高是子洲黄芪的优势所在。
  近日,在子洲县双湖峪镇曹硷村黄芪种植基地,种植户曹天平细心查看黄芪的生长情况。已有20年种植经验的他说:“现在的黄芪不愁卖!”
  这片万亩生态有机黄芪标准化种植基地,由子洲县天赐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建设,以曹硷村为中心,面积达3.46万亩,辐射带动周边11个村676户1300多人增收致富。
  “我们以‘公司+农户+合作社’的模式种植优质黄芪。”子洲县天赐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曹阳介绍,公司还抢抓榆林市支持南部县产业振兴的契机,建设精细化加工产业链。
  “子洲县引进北京同仁堂、华润三九医药等龙头‘链主’企业,并将这些企业落户在马蹄沟黄芪产业园;成立黄芪产业联盟;制定子洲黄芪行业规范和标准;打造集种源培育、标准化种植、品质检测、精深加工于一体的百亿级黄芪产业集群。”子洲县发改科技局局长赵亚龙说。
  南部县产业振兴的各项政策为子洲产业发展按下“快进键”。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购买能繁母牛补助3000元,繁育犊牛回收补2000元,购置饲草补1000元……”在清涧县老舍窠服务中心川口村,养殖户黄炳闯喜滋滋地给记者算起自己的“养牛账”。
  2023年,黄炳闯听说政府给农户免费修养殖黑牛的标准化圈舍,便在清涧万头黑牛(和牛)智慧牧场的帮助下养了5头母牛。
  在黄炳闯的精心照料下,他的牛舍里已经有了11头牛。“能繁母牛及犊牛由政府兜底购置保险,每头黑牛每年还有1万元贴息贷款,群众养牛没有后顾之忧!”黄炳闯说。
  “牧场前期‘三通一平’由清涧县政府投资建设。清涧县出台了6项扶持政策支持农户发展养牛产业。我们也申请到1800万元南部扶持资金,现在更有信心扩大黑牛产业链啦!”刘国强告诉记者,今年,牧场将建设牛肉深加工、冷链等项目,助力清涧黑牛产业做大做强。
  特色产业遍地开花,富农强农硕果累累,黄土高原唱响乡村振兴“协奏曲”。 李旭佳
发布日期:202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