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让普法种子在乡村开出守法之花
——访陕西省子长市司法局二级主任科员、南沟岔司法所负责人鲁向香
文章字数:1,481
  “鲁所长,您快帮我们看看,这个事情要怎么解决?”一大早,陕西省子长市司法局二级主任科员、南沟岔司法所负责人鲁向香办公桌前围着一群人,此刻她正忙着为来访群众讲解决民间借贷的相关法律规定,并依法依理给出事情的具体解决建议。
  这仅仅是鲁向香在南沟岔司法所工作的一个缩影,细微之处尽显用心。从事基层司法行政工作20多年,她像一位辛勤的园丁,一路播散普法的种子,将法治声音融入柴米油盐的烟火人间,让这里的山川梁卯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她是基层普法宣传员——
  “我一直觉得预防犯罪比惩罚犯罪更重要,这也是我们这么多年坚持不懈开展普法宣传教育的意义之一。”回想一路走来,鲁向香记忆犹新。她说,有些错误的发生令人心痛不已,有的人本质并不坏,只是对法律的认知不够,缺少法律意识。
  田间地头、乡村校园、街头巷尾……从那时起,司法专业毕业的鲁向香就把普法作为自己的使命,走到哪宣传到哪。每学期开学初、赶集日,鲁向香都会组织开展普法教育,村民对此习以为常。
  4年来,南沟岔以“话家常”“小喇叭”等通俗接地气的方式,开展了各类法制宣传活动百余次。“只要宣传的次数多,让老百姓能够经常看见、时常听到,总会有效果。”鲁向香说。
  她是矛盾纠纷调解员——
  除了抓住机会就向村民们宣传法律法规外,鲁向香还是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哪里有纠纷,哪里就能看到她的身影。鲁向香时常穿梭于乡村田野、邻里之间,用耐心和智慧化解了一个个矛盾,成为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村民的矛盾有时候就是因为一件小事,但如果调解不当,还可能激化矛盾,在纠纷处理中,一定要有耐心。”鲁向香边说边翻看纠纷调解档案。她回忆道,在刚调任南沟岔司法所所长时,南沟岔某村的薛某国与薛某兴因地界、水路纠纷多年打闹,互不相让。
  “这块地方本来就应该是我的。”“凭什么说是你的,你用了我不就少了块地方了”……双方各执一词,谁也无法说服对方。接到这起纠纷后,她第一时间赶到当事人家中详细了解情况,还多次深入周围居民家中,全面掌握其中内情。她说,这件事积压已久,双方都有不满,一见面就吵架,好在愿意接受调解。
  一次调解不成就再来一次,讲情面不行就讲道理、说法理。经过多次调解,鲁向香充分发挥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妥善处理了两家的积怨。
   她是特殊群体的引路人——
  嘴巴不停、调解不停、脚步不停……面对社区矫正和刑满释放人员这样的特殊群体,如何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这项工作无比艰难,既要有执法者的威严,也需有家人般的温暖。
  在她的办公室挂着一面特殊的锦旗,上面写着“执法如山严格监管春风化雨真情帮教”。这面锦旗是曾因伪造证件罪被判处缓刑的刘某赠送给鲁向香的,背后的故事温暖人心。
  “刘某夫妻关系不好,儿子也处于叛逆期敌视父母。”鲁向香听在耳里,急在心里。她入户走访,跟其家人见面,一次次开导劝慰。如今,刘某已完成社区矫正,家庭关系明显改善。
  有人说,鲁向香是一个爱揽闲事的人。一次又一次的学习教育、设身处地和人聊天,帮他们解决生活难题……不仅是刘某,许多曾经的矫正对象,现在都把鲁向香当成朋友、家人。
  社区矫正对象小折(化名),因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处缓刑5年。矫正之初,小折有强烈的抵触情绪,认为自己犯罪无主观恶意,且给了受害人补偿,没必要严加看管,曾多次流露外出务工的想法。鲁向香多次与小折交流谈心,讲解社区矫正相关规定,了解到因案件赔偿小折家中生活比较拮据,经多方协调,她为小折介绍了在煤矿的工作。
  “尽我所能,让家乡的父老乡亲都能更加懂法守法,努力预防和减少犯罪……”未来,她仍将怀揣这份信念,无私奉献,为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候思宇
发布日期:202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