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因材施教点亮个体的璀璨星光
文章字数:1,026
  近期,来自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的17岁女生姜萍引发了全网关注。她凭借自学在高等数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以93分的高分获得阿里全球数学竞赛第12名。姜萍的事例,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让每一位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培养。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往往采用大一统的教学方法,试图将所有学生纳入相同的教育轨道。然而,正如姜萍的故事所展现的,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兴趣。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按照固定的模式去培养学生,可能会埋没许多像姜萍这样的特殊人才。
  因材施教,首先需要我们善于发现学生的不同之处。姜萍在数学方面的天赋并非一开始就显而易见,得益于她遇到了慧眼识珠的数学老师王润秋。王润秋是姜萍数学旅程中的重要导师,引导她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并鼓励她参加这次比赛。教育者们应当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察觉到学生的兴趣点和潜力所在,为他们提供适宜的引导和支持。当我们看到一个学生对某个领域展现出超出常人的热情和能力时,就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空间和资源去发展。
  对于姜萍来说,她在自学高等数学的过程中,无疑需要极大的毅力和决心,这也要求我们的教育机构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更加灵活多样,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社会环境对于因材施教的实现也至关重要。我们需要营造一个包容和鼓励个性发展的氛围,让像姜萍这样的学生能够脱颖而出。在评价人才时,不能仅仅以学历、学校等传统标准来衡量,而要更加注重个人的实际能力和潜力。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姜萍”们有机会展现自己的光芒。
  姜萍的成功不仅仅是她个人的荣耀,更是对因材施教理念的有力证明。她让我们看到了,当一个人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天赋去发展时,能够取得多么惊人的成就。我们期待着更多的教育者、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能够重视因材施教,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最适合他们发展的道路,让无数的“姜萍”在各自的领域绽放光彩,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无论是继续从事就读的服装设计专业还是转向数学领域深造,姜萍未来的选择应由她自己决定。而对于教育部门乃至全社会而言,应着力发现和重视像姜萍这样的“偏才”,构建和完善人才上升通道,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确保更多“姜萍”得以施展才华。
  姜萍的成功,在某种意义上,只是各种因素阴差阳错之后的小概率事件。或许还有很多与之类似的孩子,并没有得到积极地培养和发掘,最终就埋没在人群中了。如何通过姜萍的故事来反思我们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的一些问题,也是我们教育系统应该深思的事情。 周生来 李勇 候思宇
发布日期:2024-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