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体育消费潜力释放
文章字数:1,717

  未来的文体旅市场将聚焦细分客群、集成化投建开发运营、依托体育IP发展主题体育旅游等方面。在物质消费回归理性、体验消费注重内容的背景下,旅游式体验产品将成为体育消费新趋势。
  早上6时,北京滨河公园里不少跑步爱好者穿着舒适轻快的跑鞋,享受着晨跑的愉悦;晚上8时,健身房里的年轻人用各类器械进行着训练……近年来,攀岩、滑雪、骑行、飞盘、陆地冲浪、乡村足球和篮球等体育运动成为时尚,相关消费业态不断涌现。人民群众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让体育消费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 消费火爆开门红
  一季度体育用品消费开门红,无疑为今年的体育消费注入更大动力。电商渠道数据显示,在电影《热辣滚烫》的带动下,春节期间,天猫平台运动装备交易指数暴涨。壶铃交易指数环比增长超430%,跳绳交易指数环比增长超280%,拳击手套、健身手套交易指数环比分别增长220%和120%。抖音平台体育用品成交金额环比增长超180%。
  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的“90后”赵萌表示,瑜伽、普拉提是她的最爱,两项运动的课程费用、鞋服装备占她年度消费支出的很大部分。她表示:“爱好瑜伽、普拉提,不仅因为其对塑形、身体素质的提升有好处,还因为这些运动具有较强的社交属性,能让我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此外,赵萌对新流行的运动也很感兴趣,“如果有更有趣、更实惠的新运动方式,如室内潜水、匹克球等,瑜伽、普拉提可能就不会是我的首选了。”
  记者在体博会采访了几家普拉提器械经销商,他们均表示,瑜伽、普拉提近些年之所以能迅速发展,是因为女性消费能力在增强,她们更乐于为健康、美丽买单,“她经济”前景乐观。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体育消费市场庞大,但细分需求并未得到满足。摆脱产业、行业发展瓶颈,就不能只做产品,而是要向提供服务转型。
  2 服务市场空间大
  在“村BA”带动下,贵州省台江县2023年先后举办10项赛事,办赛超过1000场次,直接带动台江县客流增长,接待游客达289万人次,同比增长74.8%,实现旅游收入33.3亿元,同比增长94.6%。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司长杨雪鸫表示,“村BA”的爆火能带来经济效益,本质是因为优质的体育消费供给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消费需要。优质的体育消费供给中,服务消费占据很大比重。可以说,体育服务消费是一片有待持续开发的蓝海。
  为自己生产的健身器械投保,是国内某健身品牌开创的全新商业模式。日常健身消费中,拥有商业人身险的消费者并不多,如发生意外,消费者可能面临赔付无门的境地。该品牌销售总监任天恕告诉记者,健身器械的最大买家是商业健身俱乐部,该品牌开创的为器械投保以赔付客户的模式,已成为健身器械行业的标杆。这让该品牌从单一的健身器械生产销售商,变成了健身器械全方位服务提供商。
  “我每年最大的体育消费支出是给孩子请教练,以及带孩子参加有专业人士指导的体育活动。”“80后”范佳元告诉记者,“我们年轻的时候,体育消费用一句话就能概括,‘买双球鞋’。当时没有现在这么丰富的产品供给,也没有现在这么好的场馆,专业指导更是想都不敢想。”范佳元说,他年轻时候爱打篮球,但没人教。现在给孩子找篮球教练的时候自己也跟着学,有时还会跟着练。范佳元也会在感兴趣的运动上给自己找教练。一年算下来,找教练的钱占了体育消费的50%以上,场馆场地费占30%,装备鞋服消费只占约5%。
   3 释放“体育+”潜力
  谢坤霖是广东一所体育院校的学生。他告诉记者,每年在体育消费上的支出在4-5万元。运动科学学习培训、自身运动表现数据采集分析、体育训练指导是最主要的支出,每年3万元左右,运动装备方面支出反而最少。近年来国产运动装备品质大幅提升,即便是价格便宜的运动装备,也能满足他的消费需求。他坦言,很多品质较好的国产体育装备,如果没有科学指导和训练量设计,很难发挥出装备能效。“体育+社群营销”是全新出路,如果品牌方能请专业运动人士服务消费者,形成以体育培训为主的社群营销机制,可以极大提高用户黏性。
  作为体育消费的重要增长极,近几年体育旅游发展迅猛。“体育+旅游”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王笑宇表示,未来的文体旅市场将聚焦细分客群、集成化投建开发运营、依托体育IP发展主题体育旅游等方面。在物质消费回归理性、体验消费注重内容的背景下,旅游式体验产品将成为体育消费新趋势。 银晟
发布日期:202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