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老年人牙掉了切勿长久空缺
文章字数:1,674
  天津市口腔医院老年口腔科科室负责人刘晶莹常年接触老年患者,一些老年人对口腔保健、义齿镶配的认知误区影响了他们的口腔健康乃至身心健康。她建议老年人每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发现龋齿、牙松动等问题应及早在正规医院治疗。对久治不愈、无法保留的牙齿及残根应尽早拔除,牙齿缺失应尽可能补齐,不要长久空缺等着镶全口牙,以免影响口腔局部及全身健康。另外,70岁以上老人,口腔治疗特别是拔牙前要进行血压、心电图等检查,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拔牙前还应做更多检查,确保拔牙手术安全。
   假牙不能“超长服役”
  全口义齿也有保质期
  81岁的陈奶奶20年前做了全口义齿,今年再次来到口腔医院打算重新配义齿。刘晶莹给陈奶奶做了口腔检查,确定她符合活动条件,护士长为陈奶奶预约了治疗时间。
  门诊中有不少老人像陈奶奶一样假牙“超长服役”,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实际上,假牙也有寿命,需要定期复查和维护。这是因为全口活动假牙的主体部分(人工牙和基托)多为树脂材料,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老化和磨损,导致假牙咀嚼效率降低。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缺牙区域的牙槽骨会不断萎缩,软组织也会有相应的变化,致使全口活动假牙与牙床接触的密合度降低,配戴时会出现松动、不稳定等情况。
  对于老年人来说,全口活动假牙配戴初期,要遵照医嘱定期到医院调适,等到配戴习惯后最好每隔半年至一年到医院复诊检查一次,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口腔支持组织的健康。一般情况下,全口活动假牙的使用寿命为5-10年,出现以下现象提示假牙可能不再合适:假牙牙面严重磨耗,面下1/3的垂直距离明显缩短,咀嚼效率明显下降。活动假牙与口腔组织间出现间隙,食物容易嵌入,说话或进食时易松动、脱落。与活动假牙接触的口腔黏膜反复充血、溃疡。
  人老牙齿不一定松动
  牙周病导致牙齿早脱落
  陈奶奶60岁后经常被牙齿松动、脱落、疼痛等牙病困扰。“牙疼起来吃不好睡不好,为了止疼,含盐水嚼花椒都试过。因为少了好几颗后牙,稍硬的东西都吃不了,主食都是喝稀饭面汤,吃软乎的东西。当时我不到80斤,自己觉得太瘦很难看,也不爱出去玩更不爱照相。”陈奶奶回忆说。
  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5-74岁老年人中81.7%存在不同数目和部位的牙齿缺失。老年人牙齿缺失并不都是衰老所致,很多人是牙周疾病治疗不及时导致牙齿过早松动、脱落。及时治疗牙周炎、尽早治疗有问题的牙齿有助于恢复牙齿功能,并稳定邻近的牙齿,也可以延迟配戴全口义齿的年龄。陈奶奶60岁之前就有牙齿脱落,此时她应到医院进行系统的口腔检查和治疗,然后修补缺失牙。长期缺牙不修复,缺失在前牙位置影响美观和发音,在后牙位置就会影响咀嚼功能,进而加重胃肠负担。老年人消化功能减弱,牙齿缺失个数较多,全身营养状况会随之下降。不仅如此,大量研究已经证实,老年人口腔疾病还会对心脑、呼吸、消化、内分泌、心理等全身健康造成威胁。
   牙齿缺失应尽早镶牙
  全口义齿需要慢慢适应
  对待缺失牙,门诊中老年人有两个极端的认识误区,一种是牙齿缺失后长期置之不理,等掉净了换全口假牙。另一种是早早将自己的牙齿拔掉配上全口义齿。有的人60岁出头已经需要配第二副全口义齿了。实际上全口牙过早缺失,牙槽骨的萎缩也会加快,第二副全口义齿配戴起来将更加困难,义齿稳定性相对较差可能影响咀嚼效果。
  刘晶莹说,“一方面牙齿缺失后要尽早镶牙,另一方面不要急着配全口义齿。如果能有几颗有保留价值的牙齿或者牙根,也能使假牙有更好的咀嚼效率、稳定性和固位力。如果必须配全口义齿了,就要建立使用假牙的信心,学会慢慢适应它。”
  她特别强调,老年人初戴全口义齿要调整心理预期,不要认为假牙和自己的真牙一样,没有任何不适,可以随意用。相反,全口义齿使用初期,口内常有异物感、唾液增多,甚至是恶心、呕吐,还有的人发音不清、咀嚼不便,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只要坚持戴用,症状可逐渐消失。
  为尽快适应假牙,刘晶莹建议老年人初戴假牙需先纠正长期缺牙造成的下颌前伸或偏侧咀嚼的习惯,先练习戴假牙做正中咬合和发音,待习惯后再用假牙咀嚼食物。日常使用中,正确取戴、仔细清洁也可帮助老年人顺利适应全口义齿并延长义齿的使用寿命。 赵津
发布日期:2024-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