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全力守护好南水北调中线重要水源区
文章字数:992

本报讯(记者 候思宇)6月13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陕西省水源区水生态环境保护情况。“陕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汇集区和供给地,受水地群众所用的每10杯水中,就有7杯来自陕西。近年来,我们以水质安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从源头守护好水源地,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陕西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张清香在发布会上说。
记者了解到,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利枢纽,全省境内汉江、丹江占年均入库总水量的70%。在各项措施推动下,汉江、丹江干流出境断面水质十年来稳定保持Ⅱ类及以上,流域内7个国控断面水质达到Ⅰ类,江水丰盈,水流澄澈。汉江汉中段、安康瀛湖被生态环境部确定为美丽河湖,陕南三市共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2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8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3个,在探索“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化路径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水质安全监管,形成流域保护合力方面,陕西在汉丹江流域13条河流开展流域补偿,进一步厘清、压实地方治污责任。汉中、安康两市打破行政边界概念,开展汉江流域协同立法,加强上下游联防联治。同时,河长制的不断完善及公检法共同参与的公益诉讼,推动形成了多方参与、共治共享的流域保护模式。
在优化水环境,改善水质方面,陕西完成了2437个入河排口的逐一溯源、汉中市略阳长沟、寺沟硫铁矿矿硐封堵和10个硫铁矿庱水应急处理设施建设等,生态修复3万平方米。同时,陕南三市31座县级以上污水处理厂均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累计完成1988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千吨万人”及以上水源地划定率100%、水质达标率100%。
在保障源头水质安全,实现全域检测方面,陕西着力提升环境监管体系、环境执法效能、水源安全风险防范方面的工作,筑牢水源保护安全线。其中,在汉丹江流域设置手工监测断面87个、自动监测站22个,布设12个应急监测断面,5个矿区预警监测断面,3座省级重金属自动监测水站,建成西部地区首个环境DNA生物监测实验室,及时、准确、全面反映河流水环境、水生态现状及发展趋势。
同时,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工业园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等重点领域常态化开展非现场执法监管,此外,与四川、甘肃等周边省份签订了跨省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协议,完成老君河、银花河等主要河流“一河一策一图”应急响应工作方案,并在关键节点建设拦水坝、应急池等,督促企业完成环境应急预案,预案备案率100%。
发布日期:2024-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