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一条峡谷“串起”农旅融合新图景
文章字数:1,455
近日,在甘泉县的甘泉大峡谷景区,一道道光束穿过薄雾,照在峡谷之中。
  近年来,甘泉县持续在美景上做文章,群众因此吃上了“旅游饭”,迈上了乡村振兴的“快车道”。2023年,甘泉县累计接待游客近11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4.04亿元,带动就业3500余人。今年第一季度,甘泉县接待游客约12.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160万元,较2023年第一季度增加8.31%。
   瞄准一个点 做好“美景文章”
  “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呦红艳艳……”近日,陕北老汉嘹亮的歌声回荡在甘泉大峡谷景区。游客纷纷驻足,一边观赏自然奇观一边感受陕北风情。
  “甘泉大峡谷有‘世界活丹霞,中国梦之谷’的美誉,历经数万年风沙切割和流水溶蚀、冲刷而成。”甘泉县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王富介绍,甘泉大峡谷内的月牙谷曾登上《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封面,许多人远道而来,只为一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我们改造升级了停车场、游览道路等,还在景区增添了陕北民俗元素,让游客既能看风景又能品文化。”王富介绍。
  为深耕本土资源,打造特色文旅品牌,甘泉县按照“生态文明引领、全域旅游带动、融合农业富民、特色工业强县”总体发展战略要求,狠抓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编制了《甘泉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1-2030年)》《甘泉大峡谷总体发展规划(2021-2030年)》等发展规划。如今,甘泉大峡谷景区配套设施持续升级,游客观光游览的体验感不断提升。“五一”期间,甘泉大峡谷景区接待游客3.5万余人次,收入近400万元。
  旅游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甘泉县持续发展旅游产业,瞄准好风景,打造了一批具有乡村特色的旅游景点,让黄土高原上的小县城焕发勃勃生机。”甘泉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白海平说。
   打造一条链 鼓起群众“口袋”
  “好风景”让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甘泉,赴一场“乡野之约”。眼下,到乡村亲近自然、体验民宿、品尝美食,成为不少人出行的首选。
  近日,记者走进甘泉县下寺湾镇张家沟村,一孔孔陕北特色窑洞民宿、一串串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映入眼帘。“欢迎下次再来我们这里玩!”凤妹子精品民宿的院子里,传来店主郭艳凤的声音。
  郭艳凤是张家沟村党支部书记。2017年她辞掉工作,返乡创业,村民和客人都亲切地叫她“凤妹子”。
  “这是我们修建民宿前的张家沟村,那时候我们一家三代都住在土窑洞里,全家人的生计靠种地和外出打工维持。”郭艳凤指着手机里的老照片向记者介绍,昔日的张家沟村位置偏僻,没有稳定的产业。村子周边景区运营以来,村里的民宿、农家乐等产业逐渐形成规模,村民也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交谈间,北京游客吴美扬从窑洞中走出来。“这里的民宿离景区很近。我们早上去看峡谷,中午回来品尝洋芋擦擦和炝锅面,晚上还能坐在民宿小院和朋友聊天、看星星,美极了!”吴美扬说。
  提起未来规划,郭艳凤说:“接下来,我准备打造一个露营地。客人在这里可以围炉煮茶,既有回家的感觉,又能结识新的朋友。”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郭艳凤鼓励村民开民宿、办农家乐。“现在一到节假日,村里的民宿几乎都是满房状态。大家互帮互助,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郭艳凤笑着说。
  “目前,张家沟村共有14家民宿,每年可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年收入预计可达300多万元。”甘泉县下寺湾镇党委副书记高志云介绍,“村里的旅游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村民吃上了‘旅游饭’。这些实实在在的收获,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资源禀赋,努力打造更多受群众欢迎的特色民宿、农家乐,让县域旅游产业链更完善,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白海平表示。
  如今,甘泉县的自然资源正不断转化为经济财富,一幅景色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和美画卷正在这座小城徐徐展开。 郝颖 
发布日期:202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