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逛书店只能买书?那已经out了
文章字数:1,393

能喝杯咖啡、能听个讲座,当然,您可以“顺便”买本书。在人们的阅读方式日渐多样、网络电商抢占图书市场的大趋势下,实体书店们也明白了“技多不压身”的道理。
如今,西安许多实体书店有的一袭新衣,有的颜值出众,有的面向小众,都以动人的姿态,吸引着读者回到“线下”。为什么还要去逛书店?这个问题实体书店甚至比读者想得更加明白。
打造多元文化场所
在高大整齐的书架中穿行,置身于琳琅满目的书籍中,拿起一本,阅读或选购,这是我们印象中属于书店的场景。但或许,我们去书店,可以有更多的理由。
嘉汇汉唐书城,西安本土的老品牌书店,至今已有二十年历史。多年前,这里四层满满的全是书籍,如今走入这里,能感受到明显的两个字:“转型”。茶饮、文创、电子产品、补习班等各种文化场景一应俱全,为市民的文化阅读生活提供了更多可能。“我高中就老来这逛了,现在这重新装修,也不只卖书了,我进来都快不认识了。”顾客王先生说。
单纯的卖书,在场地、人工等成本的制约下,实体书店很难再有价格优势。近年来,西安各大实体书店纷纷拓宽业务渠道,均以“书店+”模式打造更多元的消费场景,都希望为顾客拉满体验感。“靠卖书的收益,很难支撑这么大的摊子,我们现在要为顾客提供更多样的购物选择。”西安嘉汇汉唐书城的营业员霍先生说。
霍先生带记者来到书店的讲座区域并告诉记者,书店如今还需开发“社交优势”。“除了多样的产品,我们这儿还有定期的文化讲座,现在已经转型成一个读者交流交友的文化平台了。”霍先生说。打造一处体验城市文化生活的场所,是如今许多实体书店在转型中的选择。
来书店何必“只为买书”
来到西安老城根商区,一座外观设计先锋独特的建筑映入眼帘。进入这家名为方所的书店,它告诉人们,除了探索多元、拓宽业务,书店还能靠“颜值”给出经营的答案。
金碧辉煌的内在装修,文艺气息浓烈的氛围感,绕着高大气派的圆形书架向前走,随处可见穿着时尚的年轻男女,在这里摆着各种造型拍照,图书,竟然成为“配角”。方所,早已成为年轻人“打卡”的网红的地点。“这儿特别漂亮,拍照发个朋友圈,感觉自己也文化气息满满。”一位顾客对记者说。
方所2020年在西安开业,今年4月,获评“全国最美书店”。营业员袁女士告诉记者,和目前很多书店一样,这里涵盖图书、文艺、咖啡、亲子美育、展览等多种业态,吸引读者,不只靠“卖书”。不一样的,是方所书店的核心:“生活美学”。“顾客可以因为很多原因来书店,比如颜值,比如氛围,来了,就有消费的可能。”袁女士说。
只为特定人群服务
走过长长的西安市兴善寺东街,进入蓝溪花园小区,才能找到这家书店。里面的氛围独树一帜,一股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如果不是朋友介绍,我都不知道这儿还有一个书店。”正在西安万邦古旧书店选购图书的钱先生说。
书店人很少,而且图书的种类极具特色,几乎清一色以古籍为主,《刘禹锡集笺证》《陆机集》诸如此类的书摆满了书架,找不到任何一本“畅销书”。
“这儿的书都是印量少,或是快绝版的,是给特定的读者,比如文化行业从业者或者研究者所提供的。”万邦古旧的经营者魏先生说。
“古旧”书店重视的是图书质量,西安这样的书店还有一家是“新华古旧”,他们与出版社合作,选取或接收受众群体少的书,依靠“选品特色”留住特定读者群。
“这些年我一直坚守在这儿,书都是我自己去选的,有些还是我自己的藏书,虽然客人少,但我想还是有人需要这样的书店。”魏先生说。
本报实习记者 王雨尧
发布日期:2024-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