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泾阳供销:“外引内联”盘活闲置资源
文章字数:1,360

“我们通过‘外引内联’的方式主动作为,统筹盘活系统资产;采用‘理事会+平台公司’模式,探索建立‘县供销社+龙头企业+农户’的产业发展服务模式,有效开展农校对接、农超对接、农社对接,持续做强泾阳供销品牌,助力乡村振兴。”咸阳市泾阳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以下简称“泾阳县供销联社”)主任宋朝西说。
近年来,泾阳县供销联社紧紧围绕“盘活壮大社有资产,加快社有企业转型升级”精准发力,持续深化区域供销合作事业综合改革,不断激发县域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活力。截至目前,累计实现拍租成交签约额达4870余万元,盘活闲置资源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创新举措 下好资产管理“先手棋”
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事关系统各个角落,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泾阳县供销联社新一届班子到任后,多次深入一线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摸清系统资产底数,主动解决遗留问题,确保决策科学合理,真正实现有的放矢。
在充分了解摸清供销现状后,泾阳县供销联社结合上级政策,积极探索调研,确立了“外引内联、合作共赢”的发展新模式。
“‘外引内联’应分为两部分进行,‘外引’就是引进资金、智慧、方案,注入‘池水’里;‘内联’是通过资金内部集中统一管理、完善资产管理办法,替企业把好关,规范操作防范廉政风险,再利用资金‘池水’盘活资源,推动系统合作共赢。”宋朝西说。
在探索过程中,泾阳县供销联社依托泾阳县人民政府制定的《泾阳供销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创新出台了《泾阳供销高质量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完善修改了《社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做到政策依据先行。通过一系列有效举措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社有资产管理“泾阳模式”。
“以基金管理办法为例,县供销社牵头,基金的主要来源为县供销集团、各基层社、企业以及救助资金及社会捐赠资金。”宋朝西说,“这些资金主要通过集体决策,用于解决社属出资企业及基层社在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职工家属的生活困难问题以及系统党建、乡村振兴等有益于促进供销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支出。”
在“外引内联”新模式的推动下,2023年度泾阳县供销社对系统五处土地、两处房产以公开竞价的方式进行租赁竞拍,成交六宗,总计收入1200万元,当年共计收入300余万元,推进社有资产提质增效。
盘活资产 稳住供销发展“基本盘”
“盘活存量资产既是社有企业和基层社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加强资产监督、维护权益的具体举措。”宋朝西说。
泾阳县供销联社坚持市场导向、理事会监督、公开透明原则,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和方法,对存量资产进行价值变现和价值提升。
“现在县供销社成立了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泾阳供销资产运营有限公司负责管理社有资产。”宋朝西告诉记者,“除管理社有资产外,还在改造提升资产价值,着力打造升级版供销合作社。”
泾阳县供销联社对市场有需求,具备商业价值的房屋建筑物、仓储设施、商铺门店等资产进行修建、改建和扩建,完善资产功能提升资产价值,使社有企业和基层社的经营服务更多向农村流通。
“云阳棉绒厂的改造提升就是我们盘活闲置资源的一个典型案例,现在每年收益可以达到140余万元左右,很好地解决了职工就业、养老统筹、信访稳定等问题。”宋朝西说。
目前,云阳棉绒厂(现为“泾阳供销科技产业园”)投资3400万元建设,改造现有厂房35000平米,入驻三家深加工类企业,带动就业人数达300人,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本报记者 张明
发布日期:202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