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新质生产力撬动行业新发展
——访西安中易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余志昆
文章字数:1,336

  未来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内有这样一栋“自给自足”的建筑,它身上的“每寸皮肤”都能产生能源,同时满足建筑用电、通信、防控、物流及运维管理等多种需求,而这层绿色智能“皮肤”的提供者——西安中易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敢为人先 做行业的拓荒者
  “我们算是行业的拓荒者,也是在边探索边前进。”谈起公司创业初期,西安中易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余志昆感慨良多。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科研7号楼,是全国首个智慧绿色能源建筑,建筑外观看似是墙砖和玻璃,其实都是能发电的薄膜光伏模块。项目应用西安中易建科技集团自主研发的“建筑外立面智慧绿色能源系统”,实现了建筑100%用电自供,建筑内外250m范围内5G信号全覆盖,建筑周边100m范围内立体安防,无人机物流,基于建筑物联网的智能管控平台,真正实现了“零碳建筑”和“智慧建筑”融合发展。
  “建筑外立面是城市未开发利用的一个巨大空间资源,以前的建筑都是被动式节能,我们是首次基于建筑角度去看待光伏,在外立面做了很多的探索,实现光伏的建材化。”余志昆告诉记者,由于当时整个市场产业链条不完整,也没有相关的技术标准,自公司2015年成立到现在,在市场上摸爬滚打历经了艰难的发展期。“直到国家把双碳目标上升到国家战略之后,整个行业迎来了一个快速的发展,相当于政府在推着这个行业往前走,也给我们公司的发展带来很大的机遇。”余志昆说。
   创新驱动 锻造新质生产力
  作为“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新质生产力理论和实践创新观察点”名单9家入选单位之一,西安中易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除了在技术研发上不断突破,更在实际项目中落地生根,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科研7号楼的成功建设,也为公司找到了一条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径。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科研7号楼项目自运行2年多以来,节能降碳效益显著,每年发电约40万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98吨。荣获2023年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工程建设卓越奖(全球唯一获奖项目),入选住建部“精品工程”案例库,并以第一名成绩入选国家第三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项目,广受社会各界关注。
  目前,“建筑外立面智慧绿色能源系统”已在西安、榆林、银川、武汉、上海、重庆等地多个重点项目中应用,涵盖公共机构建筑、学校、医院、酒店、工业园区、农房等。
  调旧育新 培植发展新优势
  除了技术创新,政策引导对于行业发展同样重要。余志昆表示,近几年,国家对光伏产业给予了极大的政策支持,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技术研发资助等,为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目前,西安中易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已获得专利百余项,牵头编制了《陕西省建筑外立面太阳能光伏一体化》系列标准,并正在推动成为国家行业标准,为大面积产业化推广奠定了基础。“建筑外立面智慧绿色能源系统”入选了“陕西省第一批工业领域碳达峰试点项目(绿色低碳试点方向)”,公司入选“国家智能光伏试点示范企业”。
  “陕西省聚集了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科研实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优秀的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为陕西省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余志昆说。未来,西安中易建科技集团将深化与相关科研机构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持续降本增效,以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着力点,助力陕西省及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李勇 周生来
发布日期:2024-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