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怀与价值并存的旧书买卖
文章字数:1,064

一排长长的摊位,摆放整齐的书本,人来人往,翻书聊天。大兴善寺旧书一条街在西安扎根已经四五年之久,是西安目前最大的旧书交易市场,摊主们带着自己的旧书在这里集结,为来往行人提供一份旧日情怀,也为自己找到一份稳定的生计。
因为有情怀,旧书摊前人气不减
迎着正午阳光,一排整齐的墨绿色遮阳伞下,摊主们在细致地打理着旧书,有的摊位上放着醒目的“十元一本”的牌子,不时引地路人侧目驻足。
如今,网购图书价格诱人,物流快捷,但旧书摊前人气依然不减。一位名叫张鸿兵的摊主告诉记者,这是因为买卖旧书,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一种情感寄托。“很多人来这儿就是专门要买几十年前的旧书。”张鸿兵说。
张鸿兵50多岁,曾在西安市长安区经营一家书店,后来书店倒闭,他带着自己的旧书,来到了这儿。在他的摊位上,放着许多七八十年代出版的诸如《铸雪斋本聊斋志异》《醒世姻缘录》《悲惨世界》等经典书籍,品相优秀,价格实惠,不时就有三三两两的读者来翻看。
“来这儿就是要找旧书古书,找找童年的记忆。”一位路过的读者说。
这里成为许多摊主的最终“阵地”
几位读者来到张鸿兵的书摊前,张鸿兵一边招呼着顾客“小伙子,想要个啥书?”一面继续介绍说,这里大多数摊主都与他的情况大致相同,都是曾经做图书生意的,最后辗转各地落脚在这里。
在张鸿兵摊位左侧开摊的赵女士,这些年一直做书摊生意,跑过包括土门、大唐西市在内的十几个地方,最终才在这里安定下来。“有的地方不让长期摆,有的只能摆地摊,这儿比较稳定,我来了五年了。”赵女士说。
摊主们告诉记者,兴善寺街道之所以成为他们最后的选择,原因在于这里是西安少有的获政府许可长期运营的旧书集市。“这儿是区上专门给摊主规划的地方,允许长期摆的。”赵女士说。
希望书摊生意能够长久
“老板,这个多钱?”一位年轻人走到张鸿兵面前拿起一本《虞世南楷书字帖》问到。“八块。”“七块行吗?”“行,你拿走。”在这里,像这样简单快速的交易不时就有一单。
张鸿兵告诉记者,在这儿摆摊的收益还算不错。他也希望,能把这个书摊,经营的长久。“我现在就想以后再扩大点规模,多摆点书,能多卖一些。”张鸿兵说。
在探访的最后,记者来到这排书摊尽头的一个摊位,一家名叫“姆巴佩精品图书展播”的摊位十分引人注目。关于这个名字,摊主说:“因为我是姆巴佩的球迷。”
站在来往的读者间,与“姆巴佩”交谈,他说,这儿的摊主大多和他一样,爱书,也卖书。在这摆摊,既能赚钱,又能和顾客聊书,他觉得既快乐又有意义。“写写随笔,卖卖书,结交新书友,我很享受这种生活方式,希望能长久地在这儿干下去。”
本报实习记者 王雨尧
发布日期:2024-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