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只要坚持 总有收获”
——访陕西省子长市南沟岔镇中心幼儿园园长李新霞
文章字数:1,481

扫码看视频
  “我希望能够尽我所能让孩子们保持童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走进陕西省子长市南沟岔镇中心幼儿园,园长李新霞指着一幅画说,这是由一位正在上大班的小朋友自己构思、搭配颜色,一笔一划勾勒出的作品。“不仅如此,他们还能够详细讲述自己画的故事和含义。”
  两年来,她一次次奔走于南沟岔镇的山川卯梁间,用专心、耐心和细心,温暖着每一个乡村孩子的心。环境艰苦,李新霞却乐得其中。
   她记得刚来到这里时——“看着脏乱差的环境,心情崩溃”
  南沟岔镇地处子长市东北部,驱车沿着关道茆山前行,七拐八拐的山路晃得人头晕,经过一个小时的行驶,车子爬上一道坡后,南沟岔镇中心幼儿园映入眼帘。
  和想象中不同,原本以为会看到一片杂乱无章的景象,但眼前的校园却井然有序。曾经破旧的门窗、凌乱的墙壁、操场……经过修缮后焕然一新。
  “刚来时,条件很差,心情也因此很崩溃。现在我们看到的活动室墙面、图案设计张贴等,都是我们自己动手制作的。”李新霞说。
  从事幼教工作24年来,李新霞不忘初心,默默坚守在教育第一线。曾先后担任子长市齐家湾幼儿园班主任兼教研组长、保教主任、副园长。在此期间,她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并先后获“延安市教学能手”“延安市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与许多乡村学校一样,教师人员的频繁流动一直是乡村教育之痛。她还记得,有一次带着园里的老师去县城参加赛课,那位老师设置的多个引导式问题,城里的幼儿在她提问第一个问题时便迅速给出了答案。事后,那位老师告诉她,那一刻她的大脑瞬间空白,甚至不清楚课程该如何进行。
  经此一役,李新霞暗下决心,即便不能期望每一位老师都能留下来,但一定要让他们拥有存在感和价值感,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只要坚持,总有收获。”来到这里的两年时间里,幼儿园的那间办公室俨然成了李新霞的第二个家。她和全园教师一点一滴地努力改变着,让幼儿园的每一面墙壁、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多彩的“故事”。在改善完幼儿园的环境后,她又逐一前往幼儿园的每一个学生家里进行家访,深入去了解他们。
  她走近每一个孩子的家——“深入孩子家里才会因材施教地关心他们”
  在第一次家访时,李新霞与老师们一同前往南沟岔镇孩子的家里,和家长们“聊家常”,她了解到了孩子们和谁在一起生活,也知道了他们回到家里的真实状态……
  在家访中,她得知有一个男生因为家庭原因,性格比较内向,不敢表达自己。回到学校后,李新霞和代课老师循序渐进地引导,及时掌握他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现在他已经不再有胆怯的眼神,也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
  “只有走进孩子家里,才能走进孩子心里。”李新霞希望家访能一直延续下去。她说,只有深入学生家庭才能真正了解学生,才会知道怎么能够更好地去爱他们、关心他们。
  对于南沟岔镇幼儿园来说,难的是生源问题。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全园仅有25名幼儿以及7位教师。“有的年轻家长们带着儿女在外打工,去城里读书,使得生源流失严重,而那些走不出的孩子,家庭教育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短板。”李新霞说。
  因此,为了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更好地相互配合,实现家校“共育”,李新霞多次开展了亲职教育活动,分批次、分时段与家长面对面座谈,针对每一个家庭的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
  不仅如此,李新霞还将齐家湾幼儿园的管理制度、教学理念、墙面设计以及培训教师等一系列优秀的办园理念带到了这里,并在实际工作中因材施教、落地生根。
  问及将来的打算,李新霞的回答简单而朴实:“今年,希望能为孩子们提供干净整洁的床铺、崭新的校服……一步步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符合年龄特点的劳动技能,让幼儿园的生活成为孩子生命中一段愉快而有意义的经历。”
  本报记者 候思宇
发布日期:2024-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