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范公堂上燕啁啾
■ 范超
文章字数:4,168

  那一片燕声,时常在我头顶轰鸣,在我耳畔炸响,日复一日提醒着,一月一月掩不了,又一千年一千年挥不去。我清楚知道其啼其啭在诉说什么——那份来自天命道统高处和家族情怀深处的殷殷叮咛,我永远不会忘记。
  暮春里我从西安到山东菏泽,买票时发现,无论动车还是高铁,都要经停河南商丘。去时一心向着目的地,黄昏车至商丘站中转半小时,仅够出站走到对面,咥个肉夹馍,再回站前广场打个卡。帮我照相的商丘女人出来溜娃,她啪啪拍了几张笑问,要不要换个姿势?我说,“不了不了,谢谢您,已经很好了,我得走了!”一回头,“春”字展板上,一行字是梁园故里,哦,我立马想到了《长安三万里》,想到高适和李白,的确匆匆来去,还真是应了那句古话,梁园虽好不是久留之地!只是至此,我还并未觉得商丘和自己有多少关联!在鲁西南的采风很顺利,我就想着提早购好返程票,搜索信息一瞧,归途还要过商丘,看来生命之途还绕不过此地啊,就让爱人帮订了一趟经停时间长的车次,比上次多了一小时的空闲可自由支配。同行里有个湖湘老兄来时也经停了商丘,发圈说逛了应天书院等,这就又勾起我对这个文化胜地的兴致,是啊,既然和商丘如此有缘,一而再的到这,岂能轻放,何不一游?这次转车好,正午到商丘,出站打车时首挡的车缓缓地开走了,我拉着行李没撵上,顺势就上了紧随其后的一辆出租,这位中年女司机,一见我坐稳就说咱俩有缘,您要去书院那边不好乘车,你就把我的车包了,我送你去打个来回吧。她的热情一下包裹了我,如此一路闲聊,过市区看见“商”字地标,形如燕体,一问才知,“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依稀记得“秦”字好像也与此有关,商、秦皆以燕为图腾,燕子高洁吉祥,祖荫福泽后人,真好!三言两语间,车就到位于古城的书院门前了,我下车照了车牌后,就直奔书院而去,而奇遇也就是在这时再次出现了。
  当我一个箭步上了院前状元桥,迎面看到照壁上写有“以天下为己任”几个大字时,就眼前一亮。再到大门前,见侧墙上挂有“范仲淹家训”匾牌,心里更一惊,我趋前念出声来:“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敬长与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字纸莫乱废,须报五谷恩;做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处世行八德,修身奉祖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善根。”读罢,我哎呀叫出声来,这份《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不正和我老家中堂上张挂的一模一样吗?到此我方恍然大悟,啊,我这范氏后人,只说顺便转转天下闻名的应天书院,却没想到,原来应天书院的灵魂就是吾祖范仲淹范文正公啊,我稀里糊涂就走到了祖宗之地啊。我赶紧买票进院,对面昂然三个大堂,正中是崇圣殿,内供孔子坐像及其门生等。右边是至圣先师纪念堂,展示着和书院发展有关的人事。左边就是范文正公纪念堂。我登时心怀充满敬意,躬身入堂。环视壁上一圈,展览布列,文图并茂介绍的都是范公事功。就在我肃立瞬间,一阵燕鸣劈空而来。那声音,不是微弱的呢喃细语,不是隐晦的窃窃私语,是正大的疾呼,是亮堂的呐喊,总之是饱含兴奋甚至亢奋的,像等我很久终于等来了那般急切,是释放着热烈到强烈情绪的欢迎之感的。我抬眼望去,果见高堂之上雕梁画栋间,全部是燕子,那飞来飞去的和探头探脑的,此刻都在聚焦着我。当时整个大堂没有他人,我面前只有先祖功德,头顶只有燕子绕梁,和堂中一颗我的虔诚砰砰直跳的虔心。哎呀,燕子是先祖派来给我讲解的么——在它们的引导下,我依次瞻拜了范仲淹简介、庆历新政简介、国子监、范仲淹文章、书院历史地位、历代评赞范仲淹和孙文题联一幅、毛泽东《讲堂录》和范仲淹祠堂对联、书院精神千年流芳、商丘历代进士榜单等内容。当时外面的光线很亮,投射辉映在展板上,我要拍那上面的文字,就得避光,因此我就势蹲跪继而匍匐在地,由着本心,向着祖宗在上,纳头便拜。我听见顶上燕鸣更是一阵紧似一阵,幻成哗哗之声在为我鼓掌。
  我进一步感知到,这些燕子,就是范公的化身嘛!是范公子弟的显形嘛!燕子应该是刚刚飞回的,像诗里写的“春燕啄泥无到有,老蚕吐丝有到无”那样,回到这方灵魂的栖息地精神的家园,寻旧垒筑新巢,是那么松弛自然,那么,远道而来的我,也是这其中寻根的一只么?我被一种神秘之力牵引来跪拜祖先。啊,我忽然感觉时序的游离,也感觉踏实的幸福。我朝燕子挥手,它们和着我的招呼与节奏,翩翩来去飞舞,好像在当空机灵的写着什么画着什么。写画的是什么呢?我慢慢看清楚了。
  那是1011年,少年范仲淹到此随大儒戚同文攻读诗书,《宋史》说他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靡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南宋楼钥在写作《范文正公年谱》时,还专门记载范公求学情形:“公处南都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枕。夜或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正是靠着这份一般人很难具备的的非凡毅力和坚强意志,范仲淹于1015年考中进士,开始把自己的名字写上中国文化的天幕。
  那是十年之后的1026年,命运再次安排他与母校结缘,范仲淹因丧母守制商丘,受知府晏殊之聘,主持应天书院。次年书院即有学生分别中得状元和探花。范仲淹继承戚同文“天下同文”之志,“以天下为己任”,以“九河我吞,百谷我尊,浮云我决,良玉我切”的博大胸怀,为北宋培养了大批人才,史载有“宋人以文学有声于场屋者,多其所教也”。于是,“天下庠序,视此而兴”,至1028年底,范仲淹主持应天书院期间,“日于府学之中,观书肆业,敦劝徒众,讲习艺文,不出户庭”。他常宿学中,训督学者皆有法度,勤学恭谨,以身先之,在首倡“取经济之才”的总要求下,还重视培养专业人才,并主张选才要德才兼备,且首先注意德,由此四方从学者辐辏。
  那是范仲淹参政“庆历新政”的1043年,应天书院升为南京国子监学,与东京(今开封)、西京(今洛阳)的国子监并列为北宋最高学府。范仲淹提出“精贡举、择官长”等十项主张,改革当时教育系统,应天府先行实施,一改当时崇尚辞赋的浮浅学风。他主张学以致用,看重经义时务,提倡实地考察,做到“明体达用”!
  在燕子啁啾欢送中,我走出了纪念堂,院子里春光正好,工人师傅们正在打理绿植,两边花园间,竖立着范纯仁等范公子弟介绍牌。举目望去,书院里和范公有关的一切,紧紧萦绕着我。作为范公后人,这些年我一直自觉传承着范公等先辈功德,我在老家建起范超文学馆,第一想到的就是将范文正公的生平事迹和家训系列高高供起,我以《励志先祖范文正公:文武经纶彪炳千秋 忠义气节楷模万代》为总标,提出范氏家族兴旺千年的奥秘就是八个字:自立、读书、清俭、行善——自立,是范氏家族立足的根本;读书,是范氏家族旺盛的源泉;清俭,是范氏家族昌隆的基因;行善,是范氏家族强大的灵魂。
  大幅展板上更是高度概括了范公的履历与风范: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陕西咸阳一带,后移居苏州。北宋改革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思想家。范公幼年丧父,母亲改嫁朱氏,遂更名朱说,断面画粥,攻苦食淡、努力读书,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苦读及第。他“文武兼备”“智谋过人”,无论在朝主政、出帅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可以说是在布衣时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疆为良将,在朝廷又为贤相。他被同时代的人称为“本朝人物第一”,朱熹尊其为“天地间第一流人物”。去世后,宋仁宗亲书“褒贤之碑”,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作为士林领袖,他开风气之先,文章论议,必本儒宗仁义;并以其人格魅力言传身教,孜孜于传道授业,悉心培养和荐拔人才;乃至晚年“田园未立”,居无定所,仍创置义田以励族人。尤其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为儒家思想中的进取精神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从古至今,范仲淹就是励志人物的代表,被公认为“士人之范”“道德完人”,各地有关范仲淹的遗迹始终受到人们的保护和纪念,就以应天书院所在商丘为例,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时任知府郑俊三为纪念范仲淹掌教应天府学讲学育士之功,建起“范文正公讲院”(又名“文正书院”)效法范公精神,亲自执书授课,一时培养的许多俊杰皆具范仲淹刚正不阿,崇志向、尚气节的精神。而更让后人高山仰止的就是范氏家族近千年兴盛不衰的千古传奇。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但是一个历经千年兴盛不衰的范氏家族打破了这仿佛命运枷锁的宿命。其中的秘密很复杂吗?其实很简单:“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宋仁宗皇祐三年,也就是在他去世前一年的1051年八月,他专门纂家史、拟家训、创家谱,遗爱后世子孙。范氏后代谨遵家训家风,历代皆是英才辈出,成为中华名门望族。
  我时常以我是范公后人而无比自豪,我向到访者一遍遍讲述着范公事迹,我到处收集了很多与范公有关的典籍资料。我还策划着来一趟寻访范公之旅,把华夏大地上和范公有关的地方都走遍——哦,是上天知道我的心意了吗,这次,冥冥之中把我带到了应天书院,来到了这范公求学和弘道之地,让我再次受到先辈这样一种千秋尚凛然的浩然正气的充沛洗礼。啊,我真是太幸运了。我想为此遇起名《春燕啁啾应天府》,源于天地,起名《春燕啁啾一时间》,源于时节,起名《春燕啁啾范公堂》,源于人情,思量之再三,我还是觉得最后这个更合适。我抚摸着楹联,我叩首着家训,我站在状元桥上那一刹那,墙上的画像在说话,梁上的燕子在言语,我心声阵阵,这一切都构成了源自先祖的一种精神的谆谆教导、汩汩输送和悠悠传承啊。
  下了书院状元桥,我难抑激动,又跑到对面范公雕像前,像方才春燕啁啾一样,像他老人家喋喋诉说我的后生衷情与此刻观感,我能感觉到老人家听到了,我的身心里奔涌着共鸣。女司机就在我身后站着,瞧着我的痴样痴笑,我请她帮我与范仲淹雕像合影一张,我说这是我先人,她说你姓范啊,那可来对了。我说是啊,到此重温家史国史,汲取精神力量,我在瞬间觉得我更有奋劲了,内心滋生出崇高的道德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来。她说瞧啊,这花开的多美,一边红蔷薇,一边红玫瑰,拥着你家先祖。我向矗立在花香中的范公鞠躬、拜别,请他放心,万里春光,紫燕衔来,千家福瑞,耕读传递,子子孙孙必将正道直行啊!范公站在忧乐亭边,拈花掀髯微笑,颔首送我还乡,致意中华文化,走向更远更璀璨的前方。
发布日期:2024-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