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入职第一年 我们有话说
文章字数:1,513

  腼腆的笑容,清瘦的背影,温良的性格……
  “学生时代就是想着玩,但是现在工作了,还是会想着家人多一些。”像韩鹏一样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正带着稚嫩和热情涌向职场,各行各业处处充斥着他们的身影。
  而过去的一年,是他们人生承上启下的新阶段;是他们从学生到职场人身份的新转变;是他们社会生活的新历练……
  这一年,是他们进入工作岗位,正式成为“打工人”的第一年,经过一年的历练,听听他们怎么说。
  “过年给4岁妹妹发了压岁钱”
  “学生时代就是想着玩,但是现在工作了,还是会想着家人多一些。”老家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的韩鹏,在家中三个孩子里排行老二,上有大他一岁的姐姐,下有四岁半的小妹妹。刚出来工作不到一年的他,今年过年回家,就给自己4岁的小妹妹发了压岁钱。
  “因为上学的时候只有支出啊,现在上班了每个月都有固定收入。”
  问起工作后的感想如何,2002年的酒水送货员韩鹏用“滋润”二字概括,他对自己的新生活觉得非常适应,因为身边朋友们还都处于焦头烂额求职的状态,而他已经找到了自己非常满意的工作,属于朋友里较快就业的。
  年纪小,社会经验不够丰富的韩鹏,在刚进入工作的时候,有些失误当时是没有察觉的,但事后回想发现其实是自己的错误。而如今,他的思想变得更加成熟和理性,自己出来打工,要承担起生活和房租,肩上的责任也就重了一些。
  父母在韩鹏刚出来工作时叮嘱他,钱不够了就找他们要,但韩鹏自己想要尽快独立,所以除过刚离开家的时候向父母要过钱,现在是不但不会伸手,相反过年过节的时候还会给家里人发个200块的红包过去,让父母高兴。
  “最大的感悟是钱真难挣”
  “我上班这一年最大的感悟是钱真难挣啊,之前当学生的时候完全没感觉。”2001年的佳佳是某培训机构的初中英语老师,去年本科毕业的她,在经历了两个月“无头苍蝇”般的痛苦求职之后,终于找到了现在的工作。
  佳佳工作的培训机构单在西安就有20余家分校,大量稳定的生源也注定了她的日常生活是极其忙碌的。由于排课的随机性,经常晚上11点多才下课的她,早上不到八点又骑着摩托车行驶在了去上课的路上。
  佳佳告诉记者,她经常是早上八点上第一节课,第二节课就到中午12点钟了。家住西安市曲江新区,公司又位于西安市雁塔区太白立交附近,在通勤的路上往返就会花掉2小时的时间。
  佳佳的假期与朋友们很难重叠,周末和节假日便是她最忙的时候。而在偶尔与闺蜜相约出游时,也要实时回复家长们发来的信息和问题,这让她觉得身心俱疲,也让她在无形中与一些朋友渐行渐远。刚开始,她觉得自己孤独,渐渐地,她也在这份孤独中成长与蜕变。
  “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向,我每天都动力满满”
  “现在我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岗位,每天都觉得充满动力。”2023年1月入职报社的小巴如今已经工作满一年了,问起这一年的工作体验感如何,她可是滔滔不绝。
  小巴所在的报社为了锻炼编辑的业务能力,实行了每人为期三个月的记者部实习制度,原本是终极“i人”的她,在此过程中,不断“打怪升级”,通过与各行各业的人接触,使得小巴的沟通能力大有长进,也发掘了自己更多的可能性和多面性,在实习结束之后决定留在记者部。
  当同事问起小巴这三个月最大的收获,小巴回答说觉得自己变得更加勇敢且放得开了,跟别人说话也不再那么紧张了。
  小巴告诉记者,她发自内心地感谢单位各级领导给予了自己机会,能够进入如此尊重员工发展意愿且提供帮助的单位是她的幸运。
  为期一年的报社生活让小巴不仅学会了稿件的选题到采访再到撰写的技能、提升了她视频从策划到拍摄再到剪辑的水平,更多的是学到了为人处世的社会经验,在慢慢戒掉“学生思维”的同时,也实现了从学生到职场人身份的转变。在往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小巴表示会继续努力、不断奋斗,为自己热爱的新闻事业献出一份力量。
  本报记者 刘姚尧
发布日期:202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