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问竹哪得“ ”如许翠
文章字数:1,686
陕西省楼观台国有生态实验林场西楼珍稀竹种基地里竹子林立。
  近日,位于秦岭北麓的陕西省楼观台国有生态实验林场西楼珍稀竹种基地里,竹子林立,竹冠葱郁。90亩基地里栽植着88种或挺拔傲立,或婀娜多姿,或形状奇特的竹子,行走其间仿佛置身南方园林,令人心旷神怡。
  能在北方看到这么多珍稀的竹种,源于国家“南竹北移”工程的实施和陕西省楼观台国有生态实验林场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引种试验。
  “南竹北移”顾名思义,即将南方耐寒性良好的竹类品种,移植到北方培育扩繁。在“南竹北移”工程中,陕西省楼观台国有生态实验林场从众多单位、机构中脱颖而出,于1965年率先获得成功,并被林业部列为“南竹北移”科研试验基地。经过多年建设,陕西已成为北方地区引种栽培竹子种类最多、在“南竹北移”工程中具有话语权的省份之一。
  小竹子改善大生态
  在陕西省楼观台国有生态实验林场附近,生活着很多人工圈养的秦岭大熊猫。这些大熊猫喜食甜竹、淡竹、箬竹等竹子,每天需要1500公斤以上竹子。以前,这些竹子主要从秦岭以南调运。由于路途远,大熊猫无法天天吃到新鲜的竹子。遇到灾害天气或者竹子大面积开花,它们就可能遭遇“断粮”。陕西省楼观台国有生态实验林场成了大熊猫食用竹的最佳供应地。
  “除了作为‘大熊猫的口粮’外,在我省,竹子更大的作用是在生态保护方面。”陕西省楼观台国有生态实验林场竹子专家、高级工程师李作军告诉记者,竹子在国土绿化和防止水土流失上具有独特优势。竹鞭在地下盘根错节、交织成网,为土壤构筑了一道保护屏障,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涵养了水源。另外,一些竹种喜阴,非常适合在林下种植,例如被誉为“生态修复美颜高手”的箬竹,在秦岭北麓的生态恢复项目中就显示出卓越的优势。
  这些试验成功的竹种是否适宜在北方不同纬度的地区进行种植?它们的生长极限纬度是多少?如何能更好地为北方生态建设发挥作用?带着这些问题,2018年,陕西省楼观台国有生态实验林场在位于关中平原和陕北黄土高原接合处的宜君县建设了耐寒观赏竹繁育试验基地,先后栽植20余种耐旱耐寒的竹子进行试验,并取得成功。
  在此基础上,陕西省在榆林市榆阳区小纪汗林场、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国有生态林场、宜君县太安国有生态林场等处增设试验点,通过实施陕北地区竹子引种栽培试验研究科研课题,将竹子进一步向北引种。
  “陕北的引种任务非常艰巨。该地区土壤储水能力较弱,土质不适合竹子生长。此外,冬季温度过低、风力过大等问题也困扰着众多科研人员。”李作军说,目前,试种工作依然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为全国保存珍贵竹种
  陕西省楼观台国有生态实验林场一直有个“野心”——建成北方最大、竹种最全的竹类种质资源库。
  “我们的竹子园里有一种竹子叫‘黑水竹’,是过去从重庆的山上引种的。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这种竹子在南方绝种,全国只有楼观台有。2016年,重庆又从陕西引回黑水竹。目前,该竹种已被列为濒危竹种。”陕西省楼观台国有生态实验林场竹子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循打趣道,“我们成功实现了从‘南竹北移’到‘北竹南移’的突破。”
  这种突破并非第一次。安徽在建立安徽太平竹类种质资源库的时候,从陕西引种33种刚竹;福建永安从陕西引种18种竹子丰富竹种园……由于陕西竹子存量大、种类多、保存良好,很多南方城市都会选择从陕西引种。
  除了保存耐寒竹类种质资源,陕西建立竹类种质资源库还有更深远的意义。
  “陕西地理位置处于全国中部地区,纵跨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3个气候带,涵盖了全国大部分典型气候类型。”王一循说,近年来,许多过去在陕西无法存活的竹种陆续成活。这些竹种在陕西的生长状况及引种经验,可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
  以龟甲竹为例,龟甲竹是一种珍稀竹种,因节间似乌龟的背甲而得名。陕西对龟甲竹的引种持续了很多年,但一直以失败告终。随着引种技术的成熟和科学培育方法的建立,2019年,龟甲竹在陕西成活。经过几年的培育,龟甲竹在竹种园长势良好,茂密喜人。
  “花叶唐竹、龟甲竹、黑水竹、圣音竹……目前,我们正在建设北方最大的竹类种质资源库,已经向山西、河北、北京、甘肃等地推广竹种50余种、竹苗几百万株,为秦岭以北的国土绿化工作作出积极贡献,也为全国保留了不少珍贵的竹种。”李作军说。
  申东昕
发布日期:202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