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龙钮錞于——象征统一的秦国重器
文章字数:1,386
龙钮錞于。 王志辉 摄
  近日,在咸阳博物院“龙行天下——咸阳龙文物贺岁展”上,展厅最前边摆放的国家一级文物龙钮錞于,吸引许多游客驻足观看。
  “龙钮錞于器型硕大、造型独特、精美华丽,是当之无愧的重量级文物!”咸阳博物院陈列部主任田小华向记者介绍。
  塔尔坡窖藏之谜
  龙钮錞于1978年11月面世。文物工作者最初判断,龙钮錞于等文物很有可能是项羽军队进入关中时,就地掩埋的军中器物。
  然而,随着另一件文物的出土,塔尔坡窖藏的谜底被揭开,证实最初的猜想有误。塔尔坡窖藏出土的安邑下官锺上,铭刻着来自魏、韩、秦三国的铭文。铭文内容显示,窖藏主人是有军功的秦国贵族。
  龙钮錞于高69.6厘米,肩围111厘米,腰围88厘米,口围118厘米,重19公斤,是錞于里的“大高个”。其主体为覆瓦形,肩部以蝉纹装饰,腰部略窄,饰云雷纹。龙钮位于器顶正中,龙体四爪两两相并而立。龙钮錞于尾部有断裂,从断裂痕迹看,龙尾可能与龙身相连,构成上下共3个圆环。
  “出土的时候,龙尾部的破损碎片就在旁边。龙钮錞于造型独特,缺少可供参考的资料,制定修复方案十分困难。”田小华告诉记者,文物修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将凹陷的地方恢复成原来的形状,需要长时间、持续不断地在文物表面施加力度,才能保证不出现二次损伤。
  “目前,修复方案已基本确定。待修复完成后,我们就能看到较为完整的龙钮錞于了。”田小华说。
  精妙绝伦的铸造工艺
  錞于是古人使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常用于军队。从器型来看,目前考古发现的錞于多为圆柱桶状,上大下小,器顶正中有金属钮。钮大多为虎形、凤形等。有部分錞于没有任何装饰。
  “这些三角形的纹样被称为蝉纹。人们在乐器表面加上蝉纹,是希望这件乐器能够发出像蝉鸣一样响亮的声音。”田小华告诉记者,早期的蝉纹较为复杂,轮廓内清晰可见蝉的形态。但在龙钮錞于上,蝉纹已完全简化为三角形。这是对具体形象高度概括后的艺术化呈现。
  龙钮錞于上的云雷纹重复排列,纹样细腻,造型华美。“古人相信,这些纹样能够与上苍沟通。龙钮錞于大部分以云雷纹装饰,表明铸造者希望龙钮錞于发出的声音不仅能让作战的士兵听到,还能传达到上苍。”田小华介绍。
  指挥作战的军乐器
  錞于与镯、铙、铎并称为“四金”,属于军乐器,通常与鼓配合使用。
  左丘明在《赵宣子请师伐宋》一文中写道:“是故伐备钟鼓,声其罪也;战以錞于、丁宁,儆其民也。”意思是,讨伐的时候要有钟鼓,以便声讨其罪行;打仗的时候要用到錞于和丁宁,是为了警告敌国的民众。
  田小华介绍:“两军交战时,场面较为混乱。錞于是金属乐器,声音比鼓高亢响亮,在发出撤退信号的时候,声音会传得更远。”
  将龙钮錞于的形制、纹饰与湖北、四川等地出土的錞于进行比较,专家推断,龙钮錞于可能是秦人在巴蜀文化影响下制作而成的。
  整体来看,龙钮錞于造型更加精致规整,云雷纹更有中原正统文化的特点。
  巴蜀之地出土的錞于大多以虎形装饰。传说巴族的祖先“廪君”死后化为猛虎,因此巴族以虎为图腾,常常将虎的形象装饰在器物上。“龙钮錞于以龙形为装饰,体现了古人对龙的崇拜。”田小华说,龙崇拜在秦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秦国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逐渐将服饰、纹饰向龙形靠拢,并以龙作为图腾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
  田小华说:“龙作为秦人崇拜的神明之一,被视为君临天下的象征。秦统治者信奉‘五行论’,认为周是‘火德’,因此需要以黑龙象征的‘水德’克服。这也可能是龙钮錞于用独特的龙形进行装饰的原因。” 王志辉
发布日期:2024-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