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嘴巴公社:寻找“儿时的味道”
——访陕西嘴巴公社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恒忠
文章字数:1,601
  “我做农业的初心就是‘寻找儿时的味道’,想把自己小时候的几头猪变成万头猪、把原来的几亩地变成千亩地,做真正的有机循环农业,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为社会提供安全放心的有机农产品。”陕西嘴巴公社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嘴巴公社”)总经理张恒忠充满信心地对记者说。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陕西省礼泉县烽火镇小应村北的嘴巴公社。园区里,金黄色的玉米高高挂起、翠绿的麦苗惬意生长,大棚内,错落有致的葡萄树已经开花结果、红彤彤的普罗旺斯喜挂枝头,一幅绿色现代化农业的生动画面尽收眼底。
   不忘初心,寻找“儿时的味道”
  张恒忠回忆起小时候,田野间的欢笑和瓜果的香甜,都深深地印在他的记忆里。他带领嘴巴公社不断探索新的农业模式,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种美好的儿时味道分享给更多的人。
  “嘴巴公社打造的是一个绿色有机循环农业发展体系。”张恒忠说,“小时候,家家户户基本都养的家畜家禽,往地里施肥也大多是动物产生的粪便发酵的农家肥,农药化肥用得很少,人们吃的用的都放心。”
  公司将养殖场产生的沼液和有机肥用于蔬菜、水果、粮食生产,用玉米和麸皮剩余蔬菜叶子喂猪,改善猪肉的品质。以养殖为基础,利用有机肥,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逐步丰富农作物品种及规模,整个园区变废为宝,实现循环农业发展。
  “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品牌’的四位一体模式,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不仅提供有机农产品,还带动农户共同致富。”张恒忠说,“在生态种植方面,我们尝试推广种植彩色小麦,并开发彩麦系列农产品,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绿色、安全、健康。”
  创新模式,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张恒忠深知,要想让农村农业经济焕发新的活力,必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因此,他提出了“企业+基地+农户+品牌”的四位一体模式。
  “公司通过养殖+种植+生态生产三大板块实现绿色农业循环发展。”张恒忠说,“目前规划建设的有日光温室大棚、粮食生产功能区、优质果品栽培区、有机肥生产区以及电子商务区,后期随着公司发展,相关配套设施也要跟上。”
  公司在发展种养产结合的基础上,还建成了一座500吨的冷库,用于鲜食果蔬的存储、分拣、包装、配送等一体化服务,这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公司秉承“一心人一心做农,一心梦一心为民”的文化理念,为周围群众提供就业岗位,累计进场务工36000余人次。多次邀请果业种植专家、畜牧养殖专家展开果树修剪与防冻、病虫害防治、猪常见病防治等项目培训,累计培训达10000人次。
  “目前已经带动了周边养殖户56户,种植农户168实现发展,帮助45家贫困户实现脱贫。”张恒忠说。
  绿色发展,打造区域品牌效应
  绿色发展是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嘴巴公社积极推广有机肥代替化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公司将果树枝、秸秆等粉碎与猪粪进行有机肥的加工制作,高效利用,不但为果园提供了天然的有机物质,还能减少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张恒忠说。
  经过对区域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的调研,嘴巴公社突破技术壁垒,改善传统水果种植模式,探索水果新品种在本区域的栽培技术,进一步扩大规模,并向社会提供种苗、技术、保价回收等全方位服务,带动群众发展。
  “园区的亮点就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很多人都是认准了‘嘴巴公社’这个品牌慕名而来。以普罗旺斯为例,河北的顾客通过产品礼盒二维码找到公司,现在每年仅个人需要上千盒产品。”张恒忠说。
  如今,嘴巴公社以其独特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正在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提高农民收入作出积极贡献。他们的成功实践不仅为其他农业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也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于未来,张恒忠充满信心,“我们希望通过持续打造‘嘴巴公社’特色品牌,推动高品质农产品走向市场;发展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带动农户共同致富;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本报记者 张明
发布日期:2024-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