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让更多青年学子“向农而行”
职教为乡村振兴注入“新质生产力”
文章字数:1,615
老师指导学生练习植物嫁接技术
  如何根据时代发展需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近年来,高陵区职教中心不断探索,一方面“请进来”,让企业技术人员深入课堂,贯通中高职部分课程;一方面“走出去”,让学生进工厂、进车间,真正实现无缝衔接,让学生升学、就业有基础、有知识、有技能、有途径。
  “刚开始学这个专业的时候,爸妈就开玩笑地说,将来回来了给你包10亩地……”在高陵区职教中心,学生栗斯琪正在和同学马祎恩练习植物嫁接。谈及为何选择学习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她笑着说。
  在高陵区职教中心,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从无到有”,从刚开始一个班到现在两个班,社会接受度也越来越高。从前少有人问津的涉农专业,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投身其中,担当起助力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质生产力”。
   每天训练2个多小时
  熟悉植物嫁接关键技能
  在实训室里,栗斯琪和马祎恩俩人拿着刀片和铁签,正在把只有耳机线粗细的黄瓜苗插接到南瓜苗上。
  “其实第一次看到黄瓜苗、南瓜苗时,还真分不清。”栗斯琪笑着说。每天,她会和同学们一起练习2个多小时,刀片伤手也是常事。“每次练习插接,手指那块就要被戳几百下几千下,练习完之后中指全是红肿的,还经常被戳伤。”
  现在两个姑娘已经对西瓜、南瓜、黄瓜、西红柿等这些秧苗摸得滚瓜烂熟,甚至一摸就知道这株苗适不适合嫁接。有时,他们也会下地,在校园内的菜畦地挖土施肥,种植西红柿苗等。
  “‘植物嫁接’是园艺专业的一门关键技能,通常有三种方法:贴接、劈接、插接。应用很广泛,比如现在我们看到的黄瓜基本是抗病性更强的嫁接苗。”该校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师杨盼向记者介绍。
  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作为高陵区职教中心的特色专业之一,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是该校以市场为导向,全力促进中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融合而开设的特色专业。专业课程设置有植物生产与环境、蔬菜生产技术、园林植物识别、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等。自2010年开设以来,累计向社会培养输送优秀毕业生近千人,培养了一批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加快农业技术迭代升级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
  中职学农就是当农民?
  让“会种地”变成“慧种地”

  作为高陵职教中心的特色专业,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其实一开始并不被大家所接受。
  “很多人认为,学农将来就是种庄稼、当农民。事实上,中职涉农专业的学生有很多职业发展的机会。”杨盼说,作物生产技术是中职学校一个重要的涉农专业,这个专业结合了农业、工程、环境等多个领域知识。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很多新型农业模式也需要专业人才来支撑。
  “小时候我就喜欢尝试用种子种植,但成活率并不高。”马祎恩对花草、植物兴趣浓厚,自从学了这个专业后,她一直尝试去研究如何更好地种植,“我们通过专业学习和不断创新,不仅仅是种植植物,更是在保护土地、尊重自然,探究如何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食品。”
  在刚刚结束的陕西省技能大赛(中职组)中,该校学生王子琪获得植物嫁接赛项陕西赛区一等奖。“通过不断练习,参加比赛,以赛促学,我不仅掌握了农业生产的基本技能,还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对困难的勇气。”她说,中职学农并不代表着将来只能当农民,而是可以通过自己所掌握的新农业技术,为农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拓宽学生成长通道
  把专业建立在职业平台上

  除了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也是高陵区职教中心的传统优势专业,以车、钳、焊、数控、激光加工为主,主要培养机械加工行业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自开设以来,已成为市级示范专业。
  曹煜恒便是该专业“走出去”的学生之一。如今已走上工作岗位的他,凭借过硬的本领和职业素养,短短4年间,已从一线工程学徒成长为项目工程师。
  把专业建立在职业平台上,把课程设在工作任务中。近年来,高陵区职教中心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模式,先后与吉利汽车、汉德车桥等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开展校企深度合作,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努力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匹配区域经济发展。 程静
发布日期:2024-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