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小咖啡豆 中国大市场
文章字数:1,353

“在最初的几年里,我们曾被认为‘在这里不会成功’。而现在看来,多年来我们展现出了极大的毅力和信念,坚持了长期主义。”美国咖啡品牌星巴克的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最近到访上海,在复旦大学与管理学院师生交流时,他回忆起星巴克品牌早年在中国拓展门店时的场景。
在这位“星巴克之父”的记忆中,2006年他来访时,中国内地市场只有不到500家星巴克门店,而今星巴克已遍及中国内地800多座城市,开出了超过7000家门店,在上海就有1000多家。
小小咖啡豆,折射中国大市场。前不久,舒尔茨等全球咖啡行业顶流人物纷至沓来,第32届上海国际酒店及餐饮业博览会上多项国际级咖啡赛事举办,还有配套的咖啡美食文化节。4月起,上海还将按惯例举办咖啡嘉年华、咖啡文化周等,从上海咖啡行业的热度,能直接感知中国消费的强劲脉搏。
“先线上,后线下”
“宝宝们,赶紧下单!不要错过这一季你的最爱!”当爱喝咖啡的哥伦比亚人安德烈斯,推开永璞咖啡位于上海西岸的网络直播间大门,他惊讶于这里热火朝天的景象。
“单单是这种便携式的‘闪萃’咖啡液胶囊,采用哥伦比亚咖啡豆原料,这些年累计已卖出了3亿杯。”永璞咖啡联合创始人郁晔说。
永璞“先线上,后线下”的运营模式与很多传统咖啡企业不太一样。一方面,咖啡液的研发和生产,让企业掌握了原料端的主动权;另一方面创业初期确实不需要太多分散的门店场地,企业更注重生产线、仓储、物流等布局。于是,在销售渠道方面,永璞一直走“线上”路线。
如今永璞实体店在深圳有1家、上海有2家,北京旗舰店今年也将开业,每一家都有专属特色产品。从上海出发,新一代咖啡企业已经不需要“摸着石头过河”,而是更专注于大胆创新,甚至是跨界融合。
实体店还有机会吗?
某个工作日的清晨,“70后”杨小姐与闺蜜们约在永康路上一家以鲜花为主题的咖啡馆内聊天叙旧。每只咖啡杯都装饰着一朵当季鲜花,比如玫瑰、百合等,让咖啡香与花香混合。杨小姐说,喝咖啡是社交的必要步骤,大家的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咖啡馆。
消费者追求高品质咖啡的同时,商家也在不断开发新产品,推出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新口味。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里,其为上海这座城市“量身”定制的“上海”品牌拼配咖啡豆持续受到消费者欢迎,甚至还能品尝到星巴克最新研发的融合少量橄榄油的意榄朵上海工坊限定款饮品。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长三角整体经济活力较强,消费需求明显攀升,食品饮料领域的外商乐于进行重资产加持,既体现了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也说明这些品牌对于整个中国市场的容量再提升给予认可。
创新之路无止境
据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内地现磨咖啡市场门店数量增长达58%,总数已接近5万家,成为全球拥有品牌咖啡门店最多的国家。
也是在去年,瑞幸咖啡在本土市场成功突破万店门槛,而坚持直营模式的Manner咖啡,也实现了千店规模。
前不久出差上海的安德烈斯还有幸品尝了星巴克“上海”拼配豆调制的“弄堂晚风”鸡尾酒咖啡。他说:“带着一点中国黄酒味道的咖啡,令人难忘。”世界各地的咖啡豆总能在中国物尽其用,在这里可以看到覆盖全产业链上下游的规模效应和产品不断创新的趋势。
创新无止境,增长有盼头。统计显示,尽管上海已经成为全球拥有星巴克门店数量最多的城市,但上海消费者乃至全中国消费者,年均购买咖啡杯数仍将有较大增长空间,这也是一批中外咖啡品牌坚定看好中国市场的理由。 许晓青
发布日期:202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