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铺就一条条增收致富之路
延安市黄陵县打造一个个欣欣向荣的特色产业
文章字数:1,276

  春,万物竞发,欣欣向荣。
  近日,记者走进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探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陵县阿党镇北村苏家险试验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的增收致富之路。
  近年来,黄陵县不断拓展农业产业,打造乡村振兴产业标杆,在各项特色产业的带动下,让离开土地的村民也能过上幸福日子。
   一颗苹果30元 挑起农民增收“金扁担”
  “目前,基地种植有130亩苹果,主销浙江、福建、湖南、湖北等地,供不应求。”在延安市黄陵县桥山街道苏家险村的田间地头,黄陵县果业技术推广和产业营销服务中心副主任裴文武拿起又红又大的“秦脆”苹果,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这样的一颗“秦脆”苹果就能卖到30元,相比之前的旧品种,实现收益翻番,产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黄陵县是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是陕西省优质苹果基地县,有60余年苹果种植历史。全县果业生产集中分布在三大塬区的4个镇办,果区人口6.3万人,占全县农业总人口73.2%。
  因此,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和高效益种出优质的特色水果,搭建为民增收致富平台,成为了当地迫在眉睫的课题。2020年,黄陵县下定决心,大力推动苹果产业转型。目前,基地将原本主要种植的晚熟富士调整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的秦脆品种,搭配种植早、中、晚熟苹果品种。
  一直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陵县苏家险试验示范基地致力于高品质苹果的种植,采用生态化、智能化的管理,助力基地实现当年栽植、次年挂果、三年量产、四年丰产。
  特色养殖 致富有“鹿”
  在惠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内,一只只梅花鹿体态优美,惹人喜爱,大家纷纷拿起手机拍照。近年来,梅花鹿特色养殖已然成为不少当地村民的致富之“鹿”。孙超便是其中一员。
  2015年,“90后”阿党镇青年孙超响应政府返乡创业的号召,赴吉林长春经认真学习考察1年后,引进梅花鹿30只。凭借着踏实肯学的干劲,经过数年的努力,他从一个毫无养殖经验的“门外汉”,变成了梅花鹿养殖“内行”,并逐步摸索出一条特色养殖的致富之路。
  尝到了养殖梅花鹿的“甜头”后,孙超便开始拉拢更多人加入这一行。惠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晓君便是其中之一。“我之前在西安打工,2022年回到黄陵办起了这个合作社。”杨晓君说。
  梅花鹿的全身都是宝,鹿茸、鹿血都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杨晓君告诉记者,去年公鹿产了60斤鹿茸,母鹿繁殖了36头鹿仔,净利润近26万元。今年将提升梅花鹿存栏量至300头,利润预计突破60万元。
  与传统养殖相比,特色养殖产业更加需要政策的大力支撑。黄陵县将梅花鹿养殖纳入特色经济动物养殖,先后出台了梅花鹿养殖场奖补政策和农户庭院养殖奖补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户发展梅花鹿养殖业,协调县级专项资金,给农户提供政策、用地、手续办理等方面的支持。
  养好致富“鹿”,走上致富路。目前,黄陵县共有梅花鹿养殖场8个,庭院养殖户15户,存栏梅花鹿1357只,2023年梅花鹿及其产品销售收入300余万元。到2024年年底,全县梅花鹿存栏量预计在4000只左右,利润预计在500万元以上。
  今后黄陵县将在产业政策和专家技术团队支撑下,继续做大做强梅花鹿产业,建设高标准的纯种梅花鹿繁育场一个,利用三到五年时间培育具有黄陵特色的梅花鹿新品种,为黄陵县乃至西北地区梅花鹿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种源。 本报记者 候思宇
发布日期:202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