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中欧班列(西安)2024年开行突破1000列
文章字数:1,395

  3月29日上午,随着一声汽笛长鸣,满载着日用百货、汽车配件、化妆品等55个集装箱的X8155次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缓缓驶出,一路向西开往德国杜伊斯堡,标志着中欧班列(西安)2024年开行量突破1000列,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位居全国前列。这是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认真贯彻落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加快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的突出成效,为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交通网络,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的运能保障。
  全程时刻表班列“两去一回”
  中欧班列(西安)提档升级

  为推动形成稳定的中欧班列境内外运输时效,更好满足客户物流需求,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与中欧班列开行沿线国家铁路部门经过多轮磋商沟通,从2022年10月开始组织开行中国西安至德国杜伊斯堡的境内外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这也是当时全国唯一的一条境内外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线路。
  该趟班列以固定的车次、线路、班期和运行时间而得名,以西安至德国杜伊斯堡为例,每周三、周六凌晨3时55分从西安国际港站发车,运行9908公里,12天左右便可抵达德国杜伊斯堡,全程运行时间较普通班列压缩30%以上。
  现在,中欧班列(西安—杜伊斯堡)境内外全程时刻表班列已实现了每周“两去一回”的往返常态化开行,同时也是目前全国运行密度最高的全程时刻表班列线路。
  货物种类不断拓展
  高附加值货品不断增多

  在过去,服装、家具、家电等“老三样”大量出口、走俏海外。现如今,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外贸“新三样”扬帆出海、叫响全球。
  中欧班列(西安)发运货物涵盖电子产品、机械零件、纺织品、金属饰品、塑料制品、车辆零件、仪器设备、家具类、皮革制品、玩具类、玻璃制品等多个品类,其中不乏贵金属饰品,航天器产品,交通信号设备,船舶结构品,矿物燃料等附加值高的产品,占比基本在50%左右。特别是中欧班列(西安)境内外全程时刻表班列,因其时效快、班列稳定,受到了很多对时效要求高、货品价值高的客户的喜爱,平均每柜货值较常规中欧班列提升41%。从运输品名中可以看到,中欧班列运输的“老三样”焕发新生机,“新三样”展现新优势。
  开通国际干线18条
  跑出互利共赢“加速度”

  运输时效快、智能化程度高、线路辐射广、服务功能全、综合成本低的中欧班列(西安),是陕西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闪亮“名片”。今年以来,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持续加强与西安浐灞国际港、中铁集装箱西安分公司、西安国际陆港集团多式联运公司、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等相关单位合作,不断加大中欧班列开行力度,目前已开通国际运输干线18条,实现欧亚主要货源地全覆盖,构建起了成本低、效率高、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黄金通道。”
  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是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涉陕重要合作成果之一,依托中欧班列(西安),这里未来将建成哈萨克斯坦在中国的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同时,爱菊粮油、隆基股份、陕汽等一大批龙头企业也纷纷定制专列出口,中国西电集团、陕鼓动力、法士特等多家企业也相继搭上了中欧班列(西安)的“快车”走出国门。
  中欧班列(西安)自2013年开行首列以来,已累计开行突破20000列,约占全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总量的四分之一,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位居全国第一,西安国际港站也成了全国首个中欧班列开行量突破20000列的车站,跑出了互利共赢的“加速度”,为进一步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了强劲动能。本报记者 周生来 通讯员 焦键 滕秦溥 齐超
发布日期:2024-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