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岭北麓: “南竹北移”添新绿
文章字数:424
在秦岭北麓的陕西省楼观台国有生态实验林场西楼珍稀竹种基地,黑水竹、圣音竹、龟甲竹等珍稀竹种形态各异,摇曳在春风里。
我国的“南竹北移”试验起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旨在将南方耐寒性良好的竹类品种移植到北方地区培育扩繁,以支援北方生产建设。
1965年该林场被林业部列为“南竹北移”试验基地,此后开始了大面积的竹子引种试验,毛竹、箬竹、罗汉竹、桂竹、寿竹、斑竹等竹种不断出现在秦岭北麓。目前,楼观台国有生态实验林场共保存着竹类植物20属180种,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竹类种质资源库。
竹子不仅为生产建设提供竹材,为造林绿化增加常绿树种,也为周边群众发展竹苗产业打开了新思路。“南竹北移”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持续释放。
近年来,陕西的“南竹北移”试验不断向陕北黄土高原推广。
“通过开展耐寒竹种选育试验,可以让适生竹种为北方的国土绿化发挥竹子独特的功能和作用。”该林场的竹子专家、高级工程师李作军希望,“南竹北移”的成果能为秦岭生态修复和黄河流域生态治理贡献更多力量。 付瑞霞
我国的“南竹北移”试验起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旨在将南方耐寒性良好的竹类品种移植到北方地区培育扩繁,以支援北方生产建设。
1965年该林场被林业部列为“南竹北移”试验基地,此后开始了大面积的竹子引种试验,毛竹、箬竹、罗汉竹、桂竹、寿竹、斑竹等竹种不断出现在秦岭北麓。目前,楼观台国有生态实验林场共保存着竹类植物20属180种,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竹类种质资源库。
竹子不仅为生产建设提供竹材,为造林绿化增加常绿树种,也为周边群众发展竹苗产业打开了新思路。“南竹北移”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持续释放。
近年来,陕西的“南竹北移”试验不断向陕北黄土高原推广。
“通过开展耐寒竹种选育试验,可以让适生竹种为北方的国土绿化发挥竹子独特的功能和作用。”该林场的竹子专家、高级工程师李作军希望,“南竹北移”的成果能为秦岭生态修复和黄河流域生态治理贡献更多力量。 付瑞霞
发布日期:2024-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