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2023年陕西国土绿化公报》发布
全年完成营造林522.79万亩 种草改良33.82万亩 治理沙化土地94.9万亩
文章字数:1,638
  3月11日,《2023年陕西国土绿化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发布。过去一年,全省国土绿化事业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完成营造林522.79万亩,种草改良33.82万亩,治理沙化土地94.9万亩。
  陕西严格落实“四水四定”要求,实施《陕西省国土绿化规划(2023—2030年)》,印发《陕西省草原生态修复技术指南(试行)》,实现造林种草、油茶生产等国土绿化任务落地上图、精准管理,全省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年完成营造林522.79万亩,其中人工造林89.92万亩,飞播造林30.95万亩,封山育林198.05万亩,退化林修复167.76万亩,森林抚育36.11万亩,造林面积居全国前列。延安、榆林2市人工造林均超30万亩。完成种草改良33.82万亩,其中人工种草14.11万亩,草原改良19.71万亩。榆林市人工种草超9万亩。
  而这些变化的背后,是一场全民参与的绿化行动。
  带头植树聚合力 共绘绿美新画卷
  2023年,陕西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全面推进“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指导省苗木繁育中心和山阳·翠屏山森林公园持续抓好国家“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建设,全年发布各类尽责项目108个,公众尽责形式不断丰富。西安、宝鸡、延安、汉中、安康5市策划上线尽责项目均在10个以上,为公众开展义务植树提供更多渠道。
  西安市开展“关注森林活动”义务植树暨“保护祖脉秦岭、政协委员在行动”活动。宝鸡市、咸阳市组织干部群众在渭河沿岸义务植树。铜川市、渭南市围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积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延安市举办第十七届“中国绿色版图工程”大自然家居延安生态林公益植树活动。商洛市开展“厚植生态颜值 深耕美丽山阳”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榆林、汉中、安康等地分别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植树活动。全省超905万人次累计栽植各类苗木4670万余株。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
  一边种,一边还要抓保护。为保护古树名木,陕西启动古树名木资源补充调查,创新将古树名木保护列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全省8株古树、5个古树群分别入选全国100株最美古树和100个最美古树群。渭南、延安、商洛3市制定实施5棵5000年以上古树名木“一树一策”保护方案,以及黄帝陵古柏群、仓颉庙古柏群“一群一策”保护方案,科学全面开展系统保护。
  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全面启动。明确“创造防沙治沙新奇迹、力争在西部做示范”的战略定位、两步走目标任务、“三区三战”总体布局和12项重点行动。全省68个县被纳入新“三北”工程区,其中35个县被纳入全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核心攻坚区,谋划储备“三北”工程六期第一批项目37个。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完成2023年陕北、渭北地区和秦岭南麓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建设任务248.14万亩。其中,榆林市成功纳入全国国土绿化试点示范建设。完成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65.82万亩。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200平方公里,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21条。
  积极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建设 铸就宜居陕西
  建成“口袋公园”151个、城市绿道388公里。西安、宝鸡、榆林、商洛4市开展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公布开放共享公园21个。全省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分别达到38.42%、42.62%、13.15平方米、86.23%。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75个行政村通过实施“三化一片林”森林乡村建设得到绿化美化,千阳、印台、吴堡、西乡4县(区)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
  全省交通运输系统以“陕南交通旅游山水画卷”交通强国试点、“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等为载体,高质量开展公路沿线廊道绿化。铁路系统完成既有林木整治839单侧延展公里,累计绿化铁路里程2908.5公里,铁路绿化率达到92.59%。
  全省教育系统持续推进绿色学校创建,组织全省高校师生6.25万人次义务植树4万余株。工会系统组织劳模代表、先进工作者共458人参加义务植树,建成“工会林”“劳模林”10个。共青团组织8万余名青少年义务植树16万余株。妇联系统指导开展换树“1+1”美丽秦岭行动和“百万家庭义务植树 绿染三秦”活动。新建自然教育基地28个,全省基地总数达到95个,实现地市全覆盖。 本报记者 候思宇
发布日期:2024-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