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春节红包回归“本意”这届年轻人有新招
文章字数:1,455

今年春节期间,“压岁钱赶超月工资”一度成为社交网络讨论的热点话题。记者在回乡调查过程中了解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部分年轻务工者步入人生新阶段,给出的春节红包金额确有上涨,但也有人在尝试新式的春节送礼方式,让春节红包回归“本意”。
“给爸妈和其他长辈的红包,加上提前准备的年货礼物、给父母买的新衣服,大概花了我近一个月的工资。”近日,留在北京值守岗位的范泽算了一下自己今年春节的“红包消费”,直言压力不小。
今年春节期间,“压岁钱赶超月工资”一度成为社交网络讨论的热点话题。有市民在网上留言表示,近年给出的压岁钱从10元、20元到500元、600元一路看涨。记者在回乡调查过程中了解到,近年来金额不断上涨的春节红包的确给外出打拼的年轻人带来了额外的压力,尤其在看重人情关系的乡村社会,不少人为此伤透脑筋。对此,多地通过各种方式引导民众合理送压岁钱,一些年轻人尝试新的春节送礼方式,让春节红包回归“本意”。
多因素下的红包压力
“今年没回河南老家过年,爸妈在家肯定有些孤单,所以我想在红包上弥补一下。”今年28岁的范泽一个人在北京打拼,这是他第一次在异乡过年。由于没能回家,他选择给家里多买点年货,给亲戚朋友发红包送祝福。节后一计算,没想到花掉近6000元,是自己一个月的工资。
在范泽的印象中,收红包是儿时过年最期盼的时刻。“无论是长辈给晚辈的祝福,还是晚辈给长辈的孝敬,过年发红包是我们传统习俗中的一部分,寓意着祝福和好运,所以我们家一直坚持这个传统。”范泽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压岁钱的金额也在慢慢增加,自己今年给出的从200元到2000元不等,比小时候的平均金额要高。
春节红包不止讲究金额
“大龄未婚有工作要给晚辈压岁钱吗?”“过年亲戚给我家小孩500元,他家有两个小孩,我应该给每个小孩多少钱呢?”……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表示,红包给多少、发给谁、什么时候给,“这也是一门学问”。
“发红包还免不了拉拉扯扯的,收下的总要想办法还回去。压岁钱原本承载的是长辈对孩子的祝福,但如今金额逐年上涨,过高的支出让像我一样的年轻人头疼,更别提老家一些没有收入来源的老人。”已经工作了7年的文宾向记者谈及自己面临的压力和困扰。
“刚工作要发压岁钱吗?”回到老家福建的李露并不这么认为,在她刚参加工作时,甚至还需要预支工资和借钱包红包。“我觉得没有必要,但架不住爸妈的要求,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参加工作后的成人仪式,过年必须给侄子侄女包红包,还交代我每个至少300元。”她更希望按照实际的交往程度来决定是否给红包,“压岁钱是祝福,是心意,不是比多少。”
“在广东,红包被称为‘利是’,意在表达祝福、祈求平安,金额一般是5元、10元。”家住广东广州的丽丽告诉记者,作为传统年俗,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是年味儿的体现。“我们发的数量很多,遇见朋友亲戚同事的小孩都会给一个,讨个彩头。”
让春节红包回归“本意”
面对春节红包的压力,不少人开始选择一些新方式、新做法,既表达对亲人的祝福,又能避免金额上的攀比。
在电商平台上,不少春节礼物在今年销量高涨,文具礼盒、小金牌、具有祝福意味的文创礼品等格外受欢迎。例如,一套来自故宫文创的笔记本礼盒,截至2月中旬,销量在4万单以上,不少人在商品评价中表示春节期间拿来赠礼既好看又实用,还有浓浓的传统文化元素。
近年来,全国多地也通过各种方式引导民众合理送压岁钱。安徽省阜阳市文明办近日在回复网友反映的问题时表示,将引导农村群众树立关于压岁钱的正确观念;引导基层将压岁钱的合理发放纳入村规民约;借鉴推广外地有效做法,提倡理性节约,坚决反对攀比和浪费。 周子元
发布日期:2024-03-07